日常生活中,許多人被打鼾問題困擾。除了影響睡眠質量,打鼾還可能誘發高血壓、心臟缺血缺氧等多種疾病,嚴重的甚至會造成猝死。
肥胖是打鼾的常見誘因,因此,減重是減輕打鼾症狀的重要手段。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方法,也能幫助改善打鼾情況。
看似尋常的打鼾藏着多少危險?
入睡後,人體頸部肌肉逐漸放鬆,導致上呼吸道變得狹窄,無法讓足夠的空氣進入肺部。由於氣體流通受阻,當人吸氣和呼氣時,上呼吸道周圍的軟組織就會產生振動,形成鼾聲,氣道越窄,鼾聲就越大。另外,鼻中隔偏曲、鼻息肉、下頜短小,以及舌頭或扁桃體肥大等都會引發打鼾。
目前已經有醫學研究表明,鼾症可能引發高血壓、冠心病、腦梗、腦出血等疾病。如果晚上表現出睡眠質量差、反覆憋醒等情況,就應該提高警惕,建議及時就醫,進行相關監測,儘快明確診斷。
眼睛險失明,竟與打呼嚕有關
此前有媒體報道,山西的劉先生忽然看東西模糊,到當地醫院檢查後,醫生診斷是視網膜靜脈阻塞,治療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再發展下去可能就要失明。
眼科的醫生詢問了他的病史後建議他去呼吸睡眠科就診。經醫生解釋後,他才得知,是打呼嚕影響到了眼睛。
發病前的四五年,劉先生一直打呼嚕,晚上睡眠質量很差,經常憋醒,白天昏昏沉沉,吃了血壓藥血壓下降也不明顯。醫生檢查發現,劉先生入睡後每小時有70次呼吸暫停,這造成了缺氧,進而引發了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凝血功能也會紊亂,進而影響到了眼睛。
專家介紹,大約每4個打呼嚕的人裡有1個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剩下的3個隨着年齡或體重增加也可能進展為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它會影響全身各個系統,比如高血壓、心臟缺血缺氧、冠心病、代謝紊亂,嚴重的可能引起腦梗、認知功能障礙,甚至導致猝死。
兒童打呼嚕,要注意腺樣體肥大
小朋友睡覺打呼嚕,一些家長認為是孩子睡得香,但這可能是由腺樣體肥大引起的。
腺樣體位於鼻咽穹後部。醫生介紹,如果鼻咽腺樣體肥大佔位,氣流會受到限制形成湍流,到軟齶部位進行震動,形成鼾聲。這會導致兒童白天容易嗜睡,還可能造成嘴脣上翻的腺樣體面容,甚至影響生長發育。
醫生提醒,若兒童長期打鼾,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就診。一般而言,生理性的腺樣體肥大不用過度擔心,若為病理性腺樣體肥大,則應及時治療。
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改善打鼾
睡前長時間工作或睡眠不足,都會使身體疲勞。在疲勞狀態下入睡後,喉嚨後部的肌肉會更鬆弛,發生打鼾的可能性更大。因此,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有助於減輕打鼾情況。
保證規律的入睡時間
每晚儘量在同一時間入睡,儘量不在非常疲勞的狀態下入睡。雖然每個人的睡眠需求不同,但建議成年人每晚睡7~9小時。
準備睡覺時,可將室內光線調至昏暗,可使用遮光窗簾,防止光線透過,或者佩戴睡眠眼罩,減少光線入眼。
睡前避免各種刺激
灰塵、花粉、動物皮屑和其他空氣中的顆粒物,被人吸入呼吸道後,會刺激喉嚨和軟齶,導致咽喉黏膜腫脹、氣道變窄,人就更容易打鼾。
養成定期清洗牀單和枕套、定期更換枕頭的習慣。對房間進行吸塵處理,並讓寵物遠離臥室及牀榻。有過敏問題的人(如過敏性鼻炎患者)要嚴格避免接觸塵蟎、花粉、動物皮屑等刺激物。
側臥睡眠
當人仰臥時,軟齶更容易塌陷到舌頭和上喉嚨處,引起打鼾。側臥有利於減輕氣道受阻,減輕打鼾。使用抱枕有助於維持夜間側臥姿勢。
睡前清理鼻腔
如果入睡時鼻腔堵塞,在睡覺時完全依賴口呼吸,會更加容易打鼾。建議睡前清理鼻腔,比如可以洗個熱水澡,熱水和溫暖、潮溼的空氣,會使鼻腔張開,或者使用鼻擴張器,保持鼻腔通暢,這樣能減輕打鼾。
這些練習和習慣能減輕鼾聲
增強口腔和喉嚨相關的肌肉力量,避免它們對空氣出入人體造成阻礙,能有效預防打鼾。
嘗試伸展舌頭
將舌頭從門牙後面向後移向喉嚨後部,然後儘可能伸出,同時反覆做鼓腮動作。每天多次練習,每次持續3分鐘,可以增強口腔和喉嚨相關肌肉的力量。
鍛鍊喉嚨肌肉
最好的喉嚨肌肉練習就是唱歌。有研究表明,經常唱歌不僅可以降低打鼾頻率,還能提高睡眠質量。這是因為唱歌可以增強喉嚨和軟齶的肌肉控制力,從而防止它們在睡眠時塌陷。
此外,一些生活上的小習慣,也能有效減輕打鼾情況:
低枕睡眠
睡覺時使用較低的枕頭有助於減輕打鼾症狀。
睡前敷鼻子
毛巾熱敷法可讓鼻腔血流更通暢,增強鼻子的通氣效果。也可以使用熱水蒸氣薰鼻子,可有效緩解鼻塞導致的打鼾。
堅持泡腳
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放鬆精神、提高睡眠質量,從而幫助降低打鼾的發生風險。注意泡腳時,水溫不要太燙,否則可能也會引發低溫燙傷。成年人的泡腳最佳水溫在38℃~43℃左右;兒童對溫度極其敏感,老年人對溫度感覺遲鈍,二者泡腳的最佳水溫在38℃~40℃左右,並應當由家人先試水溫,防止發生燙傷。
避免攝入辛辣、油膩食物
過度辛辣的食物,常常會引發口腔和咽喉部的黏膜充血。而鼻腔及氣道分泌物增多,會加重打鼾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