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川 龐中英
2020年11月15日,東盟10國和澳大利亞、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共同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RCEP),並推動協定於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實施。3年來,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RCEP為成員國提供了一個穩定的經濟合作平台,吸引了包括香港在內的多個經濟體申請加入。RCEP的成功實踐表明,共謀發展是歷史潮流,互利共贏是人心所向,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不斷邁向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新境界。
RCEP實施三周年成績斐然
回顧歷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區域化和全球化之間存在複雜關係。經濟學、國際關係學者通過深入研究兩者之間的複雜關係發現,在全球化受到挫折後(主要表現為全球的貿易保護主義上升),區域化作為必要的補充,對有關區域成員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在世界形勢趨好時,區域化體現全球化成果,促進全球化的進展。無論區域化和全球化此消彼長還是相互促進,各國在區域內的聯繫是最基本的。受歷史等因素影響,亞洲各國之間在區域內的聯繫不太足夠。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區域化與全球化同時出現,亞洲國家對區域合作的重視和依託程度都持續增加。為了促進亞洲的區域化,尤其是亞洲各個次區域的區域化,在過去30多年,亞洲國家之間的經貿合作、對外投資、技術轉移、人口流動等一直在走強,並孕育了諸如RCEP等行之有效的區域安排。
RCEP是目前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協定。2025年1月1日,RCEP迎來正式生效實施三周年。三年來,在地緣衝突加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RCEP全面高質量實施,持續釋放關稅減免、通關簡化、貿易投資便利化等制度紅利,強化區域的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在推動區域一體化、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2023年,RCEP區域對世界貿易總額為13萬億美元,高於2021年12.8萬億美元的水平;吸引綠地投資項目數2,340個,投資金額2,430.9億美元,分別比2021年增長33.9%和1.2倍。RCEP還為區域內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生物醫藥等新領域發展創造了制度環境,為全球投資增長提供了新動力。
中國是RCEP中的最大經濟體,與RCEP其他成員國保持密切經貿合作關係。據統計,RCEP生效以來,中國與RCEP成員的貨物貿易佔進出口總額的比重保持在30%以上。2022年,中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12.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2023年,中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12.6萬億元人民幣,較協定生效前的2021年增長5.3%;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9.6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
東盟在RCEP中發揮著主導作用,積極推動成員國談判,促成協議生效,幫助東盟和其他成員國擴大經濟邊界。經過近年的積累,參加RCEP的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非東盟成員國,均成為東盟的主要貿易夥伴。2024年1至10月,泰國與RCEP成員國間的貿易額約為2,697億美元,佔其全部貿易額的53.13%,同比增長2.69%。其他東盟國家也从RCEP中收穫頗豐。

RCEP展現強大吸引力
判斷一個區域組織或者區域安排是否有前途,其中一個重要的標準是看其在建立和運作後是否對國家具有吸引力。RCEP生效實施三年來,在貿易、投資、區域價值鏈等多個維度的紅利初步釋放,為成員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2024年中國擔任RCEP非東盟方輪值主席國期間,全面高質量實施RCEP,全力推動RCEP達成新成員加入程序。目前,中國香港、斯里蘭卡、智利已提出加入RCEP的正式申請,還有一些經濟體對加入RCEP表達了濃厚興趣,表明RCEP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正不斷提升。
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威脅使用關稅改變美國與世界其他經濟體之間的經濟關係的情況下,堅持維持低關稅、進一步降低關稅的RCEP代表了自由貿易的一個希望。在RCEP成員國中,中國、澳大利亞、印尼、日本、韓國等五國是G20成員。由於種種原因,中國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還沒有締結雙邊自貿協定,且關係一度緊張。但是在RCEP框架下,這些國家保留了繼續開展區域和雙邊合作的可能性,部分抵消了全球外需波動以及貿易限制性措施上升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也是成員國共同珍惜和維護RCEP合作平台的重要原因。
印度本來是RCEP的創始成員,參與了近8年的談判,卻在談判成功後的2019年選擇退出。近年來印度經濟發展很快,已經躋身“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印度國內有不少主張重返RCEP的聲音。如果重返RCEP,將不僅使印度具有創始成員地位等便利,更符合印度的根本利益,也讓中國和印度之間有了RCEP這一區域多邊安排,或將有助於改善兩國經濟關係。
在區域經濟夥伴關係上,東盟國家還參與其他重要區域貿易協定,尤其是影響力很大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簡稱CPTPP)。中國於2021年申請加入CPTPP,但CPTPP創始成員國在對待中國的申請上並未達成一致,遲遲不能啟動與中國的正式談判。由於中國目前還未加入CPTPP,在可以預見的未來,RCEP仍然是中國所依賴的主要區域經濟協定之一。換句話說,相比東盟等其他亞太國家,在參加不了CPTPP的情況下,RCEP對中國十分重要。
RCEP未來要應對“新全球化”
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全球化遭受嚴峻挑戰,甚至出現“全球化終結”的說法。實際上,“終結”的是舊的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並未終結,而是進入了“新全球化”階段,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出現、服務貿易的發展將把世界帶入新的全球化時代。如果沒有充分考慮全球化的大轉型,如果沒有意識到我們正在進入新的全球化時代,就不可能判斷諸如RCEP等區域經濟安排的前景。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人工智能(AI)革命將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影響最大的工業革命,AI革命是世界歷史和經濟面臨的重要轉折點。對於亞太地區來說,AI既是巨大挑戰,又是巨大機遇。從AI革命的角度看,RCEP應該繼續升級,根據數字經濟的發展情況和未來趨勢,成員國重新談判有關條款,並為“全球AI治理”探索出一個區域解決方案。我們注意到,中國、東盟以及RCEP其他成員之間正積極探討如何在AI領域加強合作。
目前還沒有聽到關於RCEP升級的說法。但相比較而言,中國與東盟已經完成了自貿區3.0版談判,走在了RCEP的前面。3.0版的中國—東盟自貿協定,在原來的基礎上實現了重要增值,涵蓋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供應鏈互聯互通、標準技術法規與合格評定程序等領域,為雙方在複雜的全球環境中深化經濟一體化與務實合作打通了更多渠道。從長期來看,中國有必要考慮甚至開啟RCEP 2.0談判,借鑒中國—東盟自貿協定3.0版的經驗,積極推動RCEP成員數量擴容、合作範圍擴大,適應“新全球化”帶來的新變化。

香港已做好充分準備加入RCEP
香港早在2022年初就申請加入RCEP。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RCEP涉及的15個成員國都是香港的重要貿易夥伴,佔香港貿易總額約七成、服務貿易總額約四成八,東盟更是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他表示,香港希望儘快加入RCEP,已準備就緒,隨時可以進行商討,為經濟帶來更多新增長點。香港爭取加入RCEP也是加強與東盟關係的重要一步。
從角色和定位上看,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獨特優勢,與RCEP成員國經濟互補性較強,可以扮演“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協助各國企業更好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乃至中國內地市場,也為香港自身帶來廣闊發展機遇。作為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香港可以為企業、投資者等提供友好的營商環境、健全的金融監管制度、簡單低稅制以及各類專業服務。此外,目前RCEP的成員均是主權國家經濟體,如果香港成功加入,將是第一個以成員國特別行政區的名義加入RCEP的成員,這也充分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優越性和RCEP的包容性。
新加坡、印尼、越南、老撾、柬埔寨等東盟國家均表示支持香港加入RCEP,同時普遍認為此舉將為區域合作注入更多的活力、提供更多的機遇,並希望與香港在貿易、數字經濟、金融服務、創新科技、綠色科技等範疇加強合作。相信東盟國家將為推動香港加入RCEP發揮獨特作用。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5年2月號,作者係四川大學文科講席教授,新加坡優素福·伊薩東南亞研究所(ISEAS)訪問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