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2025 – 2026 年度財政預算案公布在即,香港商界會計師協會 (“商師會”) 為此向特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謀獻策,提出多項建議,並聚焦如何增強香港經濟的韌力,維持特區穩健的公共財政,開拓經濟多元發展和改善民生,讓市民繼續安居樂業。

全力減赤,開源節流
“商師會”建議特區政府提高多項罰款金額,一方面能夠增加特區政府庫房收入,另一方面,也能夠起阻嚇作用,例如提高違例泊車的罰款分別由320元至1000元,以及把亂拋垃圾和於公眾場所內抽菸的罰額分別增加至最高5000和3000元。至於屢犯者,實施累犯懲罰機制,逐步增加罰款金額,並將違規行為記入車主的交通違例紀錄中。此外,我們建議特區政府引入電子支付系統,簡化罰款繳納程序之同時,也能夠減少行政成本。
檢討長者二元乘車優惠計劃
自2012年起推行的長者“兩元乘車”優惠計劃的原意良好,讓長者能夠繼續出門參與社交活動,保持身心健康。但隨着本港人口急劇老化,部份長者“長車短搭”,對特區政府補貼長者“兩元乘車”的優惠計劃構成沉重負擔。去年,特區政府在此優惠計劃上補貼了近20億元。“商師會”認為有必要優化此計劃,首先維持70歲以上的長者繼續享受2元的優惠,但對於60至65歲的長者,特區政府可考慮將其乘車優惠費用提高至4元。而在65歲至70歲年齡層的長者,本會建議採用“階梯式”收費結構。這樣調整不僅可以減輕特區政府補貼的壓力,還能夠在不過度影響長者出行意願的情況下,達到合理的收費標準。此外,本會還建議特區政府設定補貼上限。另外,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短途長搭的情況出現,本會建議特區政府加強向長者宣傳和教育,提高長者正確使用交通工具路線的意識。
優化電子政務建設和公務人員結構
2020-2021至2023-2024年度,特區政府的個人薪酬支出經常開支年均增長率為2.6%。在維持公務員的競爭力和壓縮特區政府經常性共開支之間保持平衡,“商師會”建議特區政府採取兩項“優化”措施:優化電子政務建設,包括使用人工智能(AI)科技和應用工具和進一步整合跨部門的資訊平臺,以實現數據共享與業務協同,簡化審批流程,明確責任分工,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以提升行政效率。至於在優化人員編制方面,特區政府可從優化副局級及政助人員編制開始,避免出現人手重疊。
改革物業稅,體現能者多付原則
目前,香港物業稅徵收均採用統一的比率,“商師會”認為,財政司司長可考慮把握時機改革物業稅的計稅方式,全面貫徹“能者多付”的原則,例如特區政府可引入“階梯式”稅率來計算的物業稅,當個人或公司持有多個出租物業或持有物業的租金水平達到一定標準時,便以較高的稅率徵稅。本會亦認為或可考慮參考外國經驗,按物業價值釐定稅率。惟在設計新物業稅時必須謹慎處理,避免出現不合理情況,例如持有多個低收入物業的納稅人所交的稅款,不應較持有單一高收入物業的納稅人所交的稅款為高。
徵收高球會會員土地使用費
粉嶺高球場一直以私有遊樂場地契約租用,用1000元象徵式地租續租至2027年,但球會的會籍售價與地租的差距極大,因此本會建議特區政府向球會會員每人每年徵收佔用場地的費用,貫徹用者自付原則,同時也可為庫房增添收益。
重推出售公屋
根據特區政府資料,一套公屋單位的建築成本中位數為92萬元,出租收入大約每月2,000元,即每年為24,000元。特區政府若只租不售公屋,需要近39年才收回成本。“商師會”認為特區政府應積極出售公屋。現時公屋三人住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萬多元。若特區政府以100萬元出售單位予此住戶,以現時住宅按揭年利率約3. 5%計,供款30年,住戶月供約3500元,未及月入中位數20%,公屋居民有能力供樓,但特區政府可以即時收回100萬元,有助減輕財赤。
經濟擴容,發掘新增長點
為振興香港經濟,本會建議從多方面入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首先,在海外市場積極推廣“香港特色”產品及品牌,塑造“中國(香港)製造”品牌形象,利用香港的地理與制度優勢,吸引高端人才來港創辦初創企業,特別是在醫療和養老領域,推動高增值產業落地,增加利得稅收入。 特區政府借鑒廣州天河區的“保母式”政策支援和創業環境的成功案例,為初創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援和創業環境,促進離岸人民幣平台發展,創造更多本地就業。
同時,我們亦建議特區政府推動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例如醫療產業,大力發展個人化、高端化的私人醫療產業和強化中醫服務,結合香港的國際化優勢,推廣中醫和醫美等特色專案,打造“中國(香港)”國際化品牌。在此基礎上,特區政府還可以考慮整合特色旅遊與醫療專案,推出“醫療+旅遊”複合型產品,吸引國內外遊客,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商師會”深信,通過這些措施,香港不僅能夠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力,還能夠培育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增強本港的經濟韌力。
推動醫療自動化,鼓勵生命科技研發
我們認為,本港的公立醫院可以借鑑內地三甲醫院的經驗,推動醫療服務流程的自動化,例如利用AI 分析患者症狀,配備手術機器人和採用全自動配藥系統等,以減少人工操作錯誤,提升效率,長遠還能夠減低公營醫療成本。
此外,本會亦提議特區政府以稅收優惠及資金補貼,鼓勵本地企業和大學進行醫療科技與生命科學的研發,例如在基因療法和再生醫學領域方面。特區政府還可以設立一個“醫療科技創新基金”,支持初創企業進行醫療創新,吸引國際投資者進駐香港,促進香港生命科技新產業發展。深港在科技合作日趨緊密,因此本會確信,本港與深圳應合作打造一個“中港醫療科技園”,促成大灣區生命科技研發樞紐,使科研成果服務兩地,降低醫療成本。
鼓勵環保及綠色科技投資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僅需要在經濟上維持高度競爭力,還需要在環境保護方面樹立榜樣,以吸引環保及綠色科技的投資,從以培育本港綠色金融和綠色科技創新等新興產業,讓香港經濟趨多元。“商師會”認為,特區政府應該加強推廣和應用ESG(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標準,並同時考慮提供稅務優惠或補貼以鼓勵企業採用此標準。我們相信此舉有助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來港。還有,我們也認為,特區政府應該制定明確的碳減排路線圖,並設立專門的基金支持再生能源的開發與應用。
最後,“商師會”建議特區政府參考中央政府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鼓勵市民和企業更換高能耗設備,轉而使用更環保的產品,這不僅能減少碳排放,還能刺激本地經濟,創造就業機會。
為香港長遠發展奠立堅實基礎
全球政經環境存在許多不明朗因素,對香港經濟全速復甦增添重重挑戰,“商師會”期盼藉以上的建議,向財政司司長獻言,旨在推動香港經濟全面復興,全力發展策略性新產業,保民福祉,為香港長遠發展奠立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