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積金局自去年6月起推出“積金易”平台,5個強積金計劃已先後於5個月期間加入平台。特區積金局主席劉麥嘉軒昨日(16日)發表網誌指出,在“積金易”運作的首階段(去年6月至今),已處理了近20萬宗交易指示。她形容今年是推行“積金易”極為關鍵的一年,為了部署將於下月5日展開的第二階段(今年3月至7月)“上線”工作,“積金易”團隊參考了先前的經驗及掌握用戶回饋後,引入了一系列全方位改善措施,包括提升熱線服務、為僱主提供“一對一、手牽手”的支援服務等。她透露,承辦商將會把“積金易”支援站逐步擴展至全港十八區,同時建立一個三層測試架構以便更全面優化平台運作和用戶體驗。
劉麥嘉軒指出,截至今年2月中已有超過10萬個用戶登記了“積金易”,當中約8萬個為僱主。在至今近20萬宗交易指示當中,約有三分之二是以電子方式進行,包括供款、提取強積金、轉移強積金及更改投資組合等,而未有“積金易”前約只佔三分之一。
兩項行政指示數碼使用率達80%
她表示,當中提交供款資料及更改投資組合這兩項行政指示,更有80%數碼使用率,形容首階段的數碼化轉型情況令人鼓舞。
積金局資料顯示,“積金易”首階段上線受託人管理的資產佔強積金總資產值只有約2%,隨着第二階段即將展開,東亞 (強積金) 集成信託計劃、信安強積金、中銀保誠等相對較大規模的計劃將先後加入,將令整體佔強積金總資產值一下子增至約30%。
劉麥嘉軒指有必要推行全方位改善措施,包括已改善了平台的介面設計和指示,使其更加清晰;承辦商亦提升了熱線1832 622及服務中心回應用戶查詢和求助個案的速度,並增設了專門處理強積金供款的查詢熱線3197 2834,專責解答僱主及僱員對供款資料的疑問。
另外,承辦商將於今年內把人手由目前約900人逐步增至約1,600人,以加強“積金易”的營運效率和質素。
增操作流暢性 建三層測試架構
她透露,為進一步提升“積金易”的使用體驗及操作的流暢性,已建立了一個三層測試架構,包括成立由資訊科技界人士及學者組成的專家小組,提供第三方專業意見;同時,委託專業服務公司為“積金易”進行用戶端專業測試,以及由已登記“積金易”的用戶,尤其是曾試過投訴的用戶組成小組提供意見反饋,以便更全面優化平台運作和用戶體驗,邁向全自動化的“積金新世代”。
承辦商亦會逐步在全港各區設立“積金易”支援站,配合現有的3個“積金易”服務中心,和開設在承辦商旗下12間電訊公司門市、並有員工提供現場協助的“積金易自助服務機”,做到每區都有支援設施,更廣泛和主動地接觸僱主僱員,直接提供更快捷和貼身的服務。
積金局行政總監鄭恩賜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亦指,由於首階段涉及的用戶數目佔整體強積金成員比例不多,積金局因此留待第二階段起才多方位加強宣傳。他透露,計劃透過體育館、社區中心與屋邨等,將“積金易”支援站擴展至全港十八區,並會與區議會、關愛隊、鄉事會、工會及商會合作,進一步滲透入社區,向市民更廣泛宣傳“積金易”。此外,亦會設立至少兩三輛流動車到不同地區協助市民登記,例如地盤散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