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議會對2025年財政預算案中教育部份的內容表示審慎支持,並從“開源”(人才培育投資)與“節流”(資源節省)兩大方向提出以下意見:
開源方面:
教評會肯定特區政府在面對全球經濟波動及本地財政赤字的嚴峻挑戰下,仍秉持對教育的承擔,持續推動新項目投資,以保持並提升教育質素。
具體措施包括:
推出15億元新一輪研究配對補助金計劃,支持學術研究;
設立“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計劃”,以約1.2億元資助1200名本地學生修讀研究院課程;
擴大內地學生入讀自資專上院校學位課程限額至40%,進一步吸納人才;
加強數字及STEAM教育,推出“‘智’為學理”捐款計劃,為獲批學校提供一次性10萬元撥款;
撥款220萬元支援學童身心健康教育,以及520萬元支援有特殊需要學生的宿生照顧服務。
節流方面:
教評會支持公務員全體職級人員(包括校長及教師)凍薪一年的措施,認同學界應與政府共同承擔財政減赤的責任;
取消每年每名學生派發2500元的措施,教評會認為福利政策與教育政策應有明確分野,此舉符合教評會一貫建議;
支持教資會從發展儲備基金退還40億元予政府,並認同大學在減赤乃至滅赤過程中應發揮領頭作用;
對教育局減少職訓局每年2%的捐款,教評會認為此為溫和調整,對教育質素影響不大;
教評會建議檢視小學“童根童心”計劃及中學公民科內地遊歷資助計劃的龐大開支,以“能付者自付,窮困者可申請”的原則推行,但此次財政報告未顯著著墨,期望政府儘快檢視其必要性。
教育評議會表示,將持續關注教育政策的落實情況,並呼籲政府在財政壓力下,平衡資源分配,確保教育質素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