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要防倒春寒-紫荊網

立春要防倒春寒

日期:2025-03-03 來源:成都肛腸專科醫院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Scan me!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意味着春天到來,萬物復蘇,一片生機盎然。立春時節,凍結於冬,遇春風而解散,東風解凍,迎春報春。

俗話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而三九不冷看六九,六九不冷倒春寒”,再加上最近國內外流感肆虐,因流感而引發的死亡事件頻頻登上新聞熱搜,所以,今年春天需要格外注意倒春寒。

倒春寒,為什麼比冬天還冷?

春季是氣溫、氣流、氣壓等氣象要素變化最無常的季節,冷空氣活動的次數較為頻繁。在春季,氣溫回升較快,當平均氣溫超過10℃後,如果受到較強冷空氣的頻繁襲擊,氣溫就會迅速下降,甚至低於10℃以下,比冬季還要嚴酷,形成“倒春寒”現象。

這種前暖後冷的天氣變化,往往使人們難以適應,容易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給一些疾病可乘之機,同時農作物也容易產生凍害。

哪些疾病“懼怕”倒春寒?

呼吸系統疾病

氣溫驟降會刺激呼吸道,導致血管收縮,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引發感冒、流感、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更需注意保暖,避免着涼。

心腦血管疾病

寒冷刺激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增加心臟負擔,容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卒中等疾病。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

消化系統疾病

低溫環境下,人體的胃腸道會受到寒冷刺激,導致胃腸黏膜血管收縮,使胃腸的血液供應減少,胃腸道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影響胃腸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易引發消化不良。另一方面,春天隨着氣溫的回升,各種細菌、病毒等微生物也開始活躍,胃腸黏膜在天氣寒冷血液供應不足的情況下,其抵抗力也會下降,更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襲,容易出現胃炎、胃潰瘍等疾病。所以,在春寒時節,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風溼性疾病

風溼性疾病常常累及關節,如類風溼關節炎、風溼性關節炎等。倒春寒期間,氣溫驟降,關節部位的溫度也會隨之迅速降低。關節周圍的血管在低溫刺激下會發生收縮,這就使得原本供應到關節處的血液循環量明顯減少。當血液循環不暢時,關節處的代謝廢物就會堆積,炎性介質也難以被及時清除,進而刺激關節周圍的神經末梢,導致關節疼痛、僵硬等症狀加重。

春捂秋凍,別不當回事!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中國的一句傳統諺語,是古人根據氣候變化總結的養生經驗,它的意思是說:春天不要以為天氣轉暖就急於換掉棉衣,秋天也不要感覺到冷就穿得太多,這樣才不容易生病。

人體需要時間適應季節變化,春捂秋凍有助於平穩過渡。春捂防止受寒,秋凍避免過早依賴厚衣,兩者都有助於減少季節性疾病。但春捂秋凍也需講究適度,合理運用有助於健康,過度可能導致不適或疾病。老人、兒童和體弱者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避免過度“捂”或“凍”。

立春咬春,防病迎春

立春氣溫升高,人之陽氣步步升發,中國人一向講究食補,因此在立春之時,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讓身體順應時節,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

立春時節,許多新鮮的蔬菜開始上市,比如薺菜、韭菜、春筍等。這些應季蔬菜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有助於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預防疾病。以薺菜為例,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以及鈣、鐵等礦物質,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免疫力,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鈣對於維持骨骼健康十分重要。韭菜則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祕,並且其含有的硫化物等營養成分,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等也有一定益處。春筍味道鮮美,低脂肪、低糖、多纖維,能促進腸道消化,吸附脂肪,有助於減肥和預防心血管疾病等。

春天適量食用辛辣食物,如蔥、蒜、辣椒等,有利於健康。蔥、蒜中含有的大蒜素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能幫助人體抵禦春季一些病菌的侵襲。辣椒中的辣椒素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身體微微發熱,在乍暖還寒的初春,有助於驅散寒氣,但要注意不能過量食用,否則可能會刺激胃腸道,引起胃痛、腹瀉等不適症狀。

來源:成都肛腸專科醫院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Scan me!
編輯:羅懿 校對:馬又清 監製:黎知明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打開看看 打開看看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