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推動長者友善社區建設 應對人口老化挑戰-紫荊網

南區推動長者友善社區建設 應對人口老化挑戰

日期:2025-03-19 來源:地區報《港紙》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隨著香港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峻,根據政府統計處的推算,到2040年,香港人口結構將呈現倒三角形,南區長者比例亦持續上升。為應對挑戰,有南區區議員建議增設長者健身設施,改善座椅設計及提升路面安全,以滿足長者需求並促進社交互動,推動南區成為長者及年齡友善社區。

長椅設計欠友善 長者起身困難

南區區議員梁進接受《港紙》記者訪問時表示,現時社區內的長椅設計過於標準化,高度普遍為43厘米,未能考慮長者膝蓋和雙腳退化的問題。他參考其他地區的設計,建議將長椅高度提升更高一點,並加設扶手及略帶傾斜的椅面,方便長者起身和坐下。

此外,由於長椅缺乏扶手,導致長者需多次嘗試才能起身,梁進建議未來長椅設計應兼顧背部支撐,讓駝背或有背部問題的長者也能舒適使用。

布局不合理 影響長者社交

梁進又以鴨脷洲邨為例,指出現有長椅布局存在問題。長椅朝向同一方向且距離過遠,不利於長者交談,導致許多長者寧願坐在花圃邊緣“傾計”,也不願使用長椅。他建議未來設計應考慮長者的社交需求,例如採用圍圈式設計,促進長者互動。

梁進說﹕“區內還有路面安全問題難以解決,多處街道及通道,尤其是以“百歲磚”鋪設的路段,路面不平對長者及行動不便人士構成潛在風險。”梁進建議有關部門考慮採用更平坦及穩固的物料,以提升道路安全,減少意外發生。

對於區內坐椅問題,居於鴨脷洲邨的居民楊太太向《港紙》記者表示,區內部分設施如風之塔公園的椅子功能不明,既不便於運動,也不適合坐下休息,都不知道應如何使用。她認為有關部門在設計設施時,除了考慮美觀,也應更貼近市民或長者的實際需求。她也支持在區內增設更多健身設施和座椅,方便長者使用和等候。

多部門聯手改善南區設施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回應時表示,目前在南區共設有32組戶外長者健身設施,並在鄰近位置設置座椅,方便市民使用。過去兩年,康文署已在區內增設多項適合長者的設施,包括在香港仔海濱公園設置戶外充電單車、在華林徑休憩處加設綜合式長者健體設施,以及在鴨脷洲風之塔公園行人天橋加設座椅。

房屋署回應時表示,將在可行情況下於合適位置增設健身設施及座椅,促進長者社交互動。為應對人口老化,房屋署推出“幸福設計指引”,其中包含多項長者友善設計建議。署方與設計學院及康復治療科學系學者合作,設計了配備扶手、略帶傾斜椅面的社交座椅,切合不同年齡層使用。這些設計不僅應用於新落成項目,亦會考慮引進現有公共屋邨,改善公共空間及設施。

路政署回應時表示,會因應實際情況進行加固工程。例如,部分路面因經常使用高壓噴水清洗,導致沙層流失而出現不平,署方會考慮在砂料中添加水泥,穩定基層並加強承托能力,從而改善路面不平的情況。

民政事務總署表示,針對“長者友善座椅”的提議,總署工程組已設計出帶有傾斜椅面的座椅,並會根據南區民政處的要求,在合適地點設置這些座椅,以滿足長者及市民的需求。

來源:地區報《港紙》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郭孟琦 校對:劉雨晨 監製:連振海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