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深西部鐵路連接香港洪水橋及深圳前海,是加強香港與內地聯繫的重要跨境基建,目標2034至2038年落成。香港特區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昨日(23日)表示,項目將增設深圳灣站,政府即將交代方案詳情,目標下半年邀請各鐵路公司提交意向書。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項目增設深圳灣站不但便利乘客,對項目財政安排亦有幫助,期望加快項目建設,並積極研究採用“一地兩檢”模式,便利乘客通關。
港深西部鐵路全長約18公里,香港段佔約8公里,由屯馬綫洪水橋站一帶出發,途經厦村和流浮山,跨越后海灣連接深圳灣再接駁前海。政府早前預計香港段會在厦村及流浮山設車站,內地段則直通前海,預計2034至2038年落成。
目標下半年收集意向書
陳美寶昨日(23日)在電視節目表示,特區政府即將交代港深西部鐵路方案詳情,目標下半年收集意向書。她提到,港深西部鐵路將較原計劃增設深圳灣站,冀藉此提升香港西部的跨境連接性。
陳美寶表示,特區政府希望港深西部鐵路以“設計、建造,及營運(BOT)”形式的合約去推進,以加快工程進展。她又提到,港深雙方希望以創新模式推進項目,例如香港和深圳同步各自興建,以及讓深圳方面採用的工程承建商,從當地鑽挖到香港段的海底。
陳美寶說,在共同營運時,會透過深港合作的辦公室展開探究,檢視能否共同委聘統一營運者。她又說,項目以公開招標形式推進,各鐵路公司營運者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投標,特區政府對港鐵參與投標持開放態度。
香港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在深圳灣設站具有顯著優勢,鐵路由洪水橋至前海,途經深圳灣設站,相比僅設前海一站,能提高成本效益,因為深圳灣一帶發展良好,是南山、后海的重要區域,且臨近口岸,人流大,設站可更好地採集客流;若深圳灣站周邊有鐵路物業或相關開發,對鐵路融資和財政安排有幫助。他又說,由同一個團隊完成興建部分工程,會較為合適,但內地和香港建設標準不同,跨境項目需實現標準對接,同時在法律層面要有操作空間。
劉國勳說,因應洪水橋╱厦村核心商業地換地推遲,發展計劃有所調整,政府預期的落成時間合理,但期望可爭取2034年落成,對周邊發展更為有利,若過早建成可能會因商業未發展成熟而造成財政壓力。
香港特區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張欣宇表示,香港北部都會區基建需提速,尤其是跨境項目,更需找到合適的方式,認為港深西部鐵路的建造和營運可以分開考慮,“深圳或內地在基建方面的優勢明顯,推進效率高,建設成本低且速度快;而香港的優勢在於規劃和未來的營運管理,以乘客需求為本,營運效率高,維修保養的可持續性和效益也不錯。建造階段可以公開競爭,營運階段則單獨挑選各方面能力最強的團隊。”
張欣宇又認為,該項目應爭取不遲於2035年通車,“目前項目處於立項階段,立項招標預計需兩三年,建設約六七年,總時長不超十年,以此展現北部都會區政策與技術雙創新下的新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