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醫“遇見”人工智能:不錯過風 也不盲目跟風-紫荊網

當中醫“遇見”人工智能:不錯過風 也不盲目跟風

日期:2025-03-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人工智能這個風口,對中醫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不要錯過風,但也不能盲目跟風。”談及近期被熱議的人工智能,72歲的山西全國名老中醫馮五金既興奮又擔憂。

讓馮五金興奮的是,中醫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將為中醫的規範化、標準化、國際化發展帶來無限可能,但如果固步自封、本末倒置,將再次錯失發展良機。

中醫作為中國傳統醫學體系,有着幾千年歷史,民間基礎深厚,但也因標準不統一、形象不具體、抽象不客觀、療效難複製而存在爭議。

“中醫講望聞問切。同樣是號脈,同一時間不同醫生、不同時間同一個醫生號出來的結論都不一樣;看舌苔,薄了厚了,也各有說法。”馮五金正在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將這些模糊變得清楚。

馮五金談中醫與新科技。

打開“融智醫學傳承平台”,馮五金在中醫界面搜索“口乾”關鍵詞,系統給出幾味中藥及藥量;搜索“口乾舌燥”,提示的則是另一種組合的中藥及藥量;切換至西醫界面,各類西藥的適應症、用藥禁忌、用法用量等皆有標註。

十多年前,因就診患者較多,寫病歷、開處方繁瑣費時,跟隨馮五金學習的研究生為其開發了一款小程序。隨着資料累積,馮五金想,是否可以設計一個大數據平台,既能管理患者病歷、跟蹤治療效果、查詢醫藥學文獻,還能總結用藥規律、臨床經驗及學術思想。經過數次試驗,“融智醫學傳承平台”應運而生。

馮五金解釋,中醫的優點是博大精深,缺點是固步自封,前景是與時俱進,“這個平台的‘融’包括中醫和西醫的融合、人腦與AI的融合,融合才能取長補短、與時俱進。”

目前,該平台已收錄10多萬份病例,精選中藥600多味、中藥方3300多首、經典名方2000多首,收載有國家基本用藥目錄和國家醫保用藥目錄的品種西藥2400多種、中成藥1600多種、民族藥90多種,馮五金臨床經驗方250多首亦可供臨床醫生選用。當前,該平台已通過國家相關部門認定,獲得10多項軟件著作權。

坐在山西省中醫院“馮五金名醫工作室”,馮五金用手機打開Deepseek軟件,輸入“反流性食管炎”,將答案與“融智醫學傳承平台”的反流性食管炎資料進行對比,查缺補漏,“軟件可以幫助醫生糾錯,是個很好的工具,但不能讓它‘篡位’。”

當下,馮五金正在考慮將該平台和Deepseek關聯,同時進行Deepseek馴化工作。遠程智能會診、AI中醫坐診,數智化中醫將會成為現實。

“中醫是治療手段,是產業,更是文化。”馮五金對中醫這片“藍海”充滿信心。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江心雨 校對:李天源 監製:張晶晶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