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英豪:支持依法審查碼頭交易維護國家及香港發展利益-紫荊網

黃英豪:支持依法審查碼頭交易維護國家及香港發展利益

日期:2025-03-31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黃英豪

據傳媒報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依法對香港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和”),計劃出售包括在巴拿馬的全球43個港口之重大交易進行審查,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這是由於在全球地緣經濟格局劇烈震蕩的背景下,這宗涉及190億美元的大宗交易,不僅引發了圍繞國家戰略安全、國際商貿規則與企業社會責任的廣泛爭議,更是涉及中國與拉美地區年貿易額超6000億美元的“海上生命綫”,也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息息相關。中國政府有關部門依法啟動反壟斷審查,既是對國家核心利益的必要守護,也是對香港長遠發展的責任擔當。

中國《反壟斷法》第二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經濟活動中的壟斷行為,適用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壟斷行為,對境內市場競爭産生排除、限制影響的,適用本法”。因此,即使是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壟斷行為,如果對境內市場競爭産生排除、限制影響的,也適用于中國的反壟斷法。換言之,中國反壟斷執法機構有權依法行使域外管轄權,對有關交易以及行為進行審查並依法採取相應的措施。

長和此次出售的港口資産中,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與克里斯托瓦爾港是中國對拉美貿易的“咽喉要道”,2024年處理中資企業貨物佔比達62%。一旦這些港口被美國貝萊德財團控制,有可能通過差別定價、限制准入等手段,削弱中國航運企業的議價能力,進而抬高中國商品的全球流通成本,形成壟斷性威脅。更有甚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近期聲稱,要對中國船隻徵收單次150萬美元的天價“服務費”。若交易完成,此類歧視性政策有可能通過美資控制的港口向全球擴散。而且,港口作為物流鏈的核心節點,其控制權變更直接影響“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有數據顯示,交易涉及的港口中,巴拿馬運河承擔了中國21%的拉美貿易貨運量,其戰略價值遠超商業估值。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審查,正是基於法律賦予的權限,以確保國家經濟命脉不被外部勢力挾持。

另外,此項交易也與香港有密切關係,香港是一個國際商貿中心,作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其競爭力一方面源於“一國兩制”下法治與市場規則的獨特性。另方面,也得益於背靠內地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帶來的巨大商業機遇。可以說,香港的繁榮穩定,離不開國家支持,也需要以國家利益為根基。然而,某些人將“在商言商”曲解為無視國家利益的逐利行為,實則是短視之舉。有分析指出,若此次交易通過,美國可能以香港為跳板,將長和的其他境外資産納入其地緣政治的博弈工具,最終會損害香港作國際性商業樞紐的信譽及利益。反之,國家對這宗交易依法進行審查並推動其與國家戰略協同,方能彰顯香港“背靠内地、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

對於香港而言,此次事件也是給各方以深刻啟示。歷史反復證明,沒有國家戰略安全托底的商業利益,終將如無錨之船,難逃傾覆命運。中國依法審查此交易,既是對主權尊嚴的捍衛,亦是對香港未來的負責任的做法。因此,作為商界人士,其重大决策不應只是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當觸碰國家利益及戰略安全底綫時,真正的商業遠見需全面考量,唯有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大局,才能避免成為“無根浮萍”。

有消息指長和近日將不會與貝萊德簽署巴拿馬港口的交易協議,如果屬實可視為此事件正朝著正確的方向解决。商人逐利無可厚非,但亦要取之有道,尤其是在涉及國家利益、發展安全上,要保持頭腦清醒,挺起脊梁,只有國家發展强大起來,我們才不會受到別人的欺負、敲詐。

(本文作者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會長,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可熠 校對:孫藝寧 監製:姚潤澤
習近平同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會談
盧寵茂與深圳市發改委主任會面 交流兩地藥物醫療器械發展
世衛組織宣布因預算缺口裁員重組
李家超浙江行:探科創前沿 拓浙港合作新局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