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申請加價 社會冀提升服務-紫荊網

電車申請加價 社會冀提升服務

日期:2025-04-25 來源:地區報《港紙》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近年本港經濟發展疲弱,不過物價依然騰飛,多項民生項目紛紛加價。早前,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已批准電車公司加價,經修訂的車費率將於5月12日起生效,加幅由約6.66%至15.38%不等。有港島區區議員認為,電車營運成本持續上升,的確有調整的需要,但電車應設立分段收費機制,減輕市民負擔。

成人票價由3元上調至3.3元

電車作為香港地標性的平價交通工具,上個月宣佈向運輸署提交票價調整申請,成人票價由現時3元上調至3.3元,加幅一成;小童(3歲至11歲)和長者(65歲以上)的優惠票價分別由1.5元及1.3元上調至1.6元及1.5元,加幅由約6.66%至15.38%。月票價格將維持不變。

電車公司解釋,電車現時的乘客量尚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較2018年仍低逾15%,而票務收入是電車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面對營運成本攀升、必要的保養項目以及車隊翻新,是次票價調整將主要用於配合保育標準的車隊翻新工程,並拓展非票務收入項目,以確保電車服務能持續營運和發展,“即使票價調整後,香港電車仍屬全港最經濟實惠的公共交通選項。”

交通諮詢委員會3月中旬開會,討論有關申請。主席張仁良表示,電車乘客量仍未回復至疫情前水平,營運成本則持續上升,同意有加價的需要,但電車亦需要增加措施,保障乘客安全。

中西區區議員胡汶軒接受《港紙》訪問時認為,電車公司這次申請加價的漲幅比較高,但實際金額仍在市民的接受範圍之內。不過,現行電車票價“一程過”機制對短程乘客不公,他建議電車公司考慮分段收費的方式,透過上下車雙向拍卡精準計費,既能減輕短途通勤者負擔,亦能透過乘車數據優化路線規劃,提升營運效率。

區議員倡分段收費減市民負擔

胡汶軒表示,目前電車公司的57%收益來自非票務項目,例如“電車全景遊”等特色旅遊服務廣受遊客青睞。中西區區議會有關注電車議題,並建議電車公司可以改裝舊的電車作為電車博物館,結合盛事活動打造深度文化體驗,“我希望政府能夠盡快落實這些電車旅遊的構思,進一步開發、轉化為獨特的旅遊資源,亦可以盡早讓參與盛事的遊客能夠同時體驗電車出行,與盛事經濟產生協同效應。”

東區區議員曾卓兒接受《港紙》訪問時認為,電車加價的同時,也應該推進及革新服務,建議電車公司建立“服務質量與票價雙軌聯動機制”,讓乘客切實感受到票價調整的價值。

她續說,現有電車系統亟需升級,除了要優化班次調度、增設實時到站預報系統,更應全面提升車輛硬件設施,例如替換老舊座位,檢查各車扶手等,以建構友好的乘車環境。

針對港島觀光路線,曾卓兒建議強化電車文化導覽功能,在重點站點設置多語種旅遊資訊站,將電車體驗轉化為城市觀光資產,帶動旅遊業發展。

小資料

上次調整票價為2022年

香港電車自1904年起開始服務,至今已有超過120年歷史,現時每日乘載量可達15萬人次。

資料顯示,這次是香港電車時隔兩年再次申請加價,對上一次調整票價是2022年,當時成人車費由2.6元加至3元,小童加2毫至1.5元,長者加1毫至1.3元,月票收費由220元增至260元,加幅15%。

街坊有話說

關先生:應保留本地居民優惠票價

我支持電車公司合理調價,但需要同步優化服務,包括:增設多語言購票系統;與歷史文化景點聯動營銷,如在車廂內增設二維碼導覽系統,掃碼即可獲取沿線AR歷史影像。

同時,我建議針對本地居民保留優惠票價,利用動態定價機制平衡客流——例如平峰時段對市民打折,上下班高峰時段側重接待遊客,既能創收亦能緩解擁擠問題。

陸小姐:開拓其他收入紓緩票價壓力

電車收費加價後,與巴士票價的差距拉近,我可能會考慮多改坐巴士。我理解電車公司因為維修成本上升要加價,但它為何不探索多元化經營呢?比如可以在早上返工時間維持現價保障民生,午間增設主題電車收取特色票價,夜間實施文化巡遊專線,利用電車作為流動歷史地標,打造更多主題觀光車廂吸引遊客,或引入商業廣告合作。另外,電車加價的同時,也要與服務升級捆綁承諾,包括增設充電插座等便民設施。

黃同學:要改進安全設施

我認為小童車費上調一毫可以接受,但電車要在安全設施方面改進。我有同學曾經因為電車急剎不小心跌倒,所以我希望電車樓梯處可以像巴士一樣,增加防撞墊,以及加裝防滑扶手和卡通導覽圖,這樣會更適合小朋友。

若電車真的加價,可以舉辦一些電車繪畫比賽嗎?我建議在電車設置作品展示區,每月輪換不同學校的優秀畫作,或印製成紀念品銷售,既能展示我們的創意作品,又能幫補電車公司收入。

陳女士:對電車有盈利仍加價有保留

對於電車公司在有盈利的情況下仍然申請加價,我持保留態度。既然它要加價,就要投放資源到一些實際的保養上,例如減少脫軌風險;也應該優化車廂設計,做一些扶手翻新。

針對日常服務不足的問題,電車公司需要在月臺加裝智能顯示屏,讓乘客有要等多久的心理預期,可以考慮整合天氣預警、遊客導覽圖等。更重要的是,電車作為香港的百年城市記憶,加價方案必須配套明確的服務質量承諾書,例如公佈維修基金使用明細,才能讓市民信服。

來源:地區報《港紙》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郭孟琦 校對:孫藝寧 監製:連振海
日本人口降幅創有記錄以來新高
本港累計4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 醫生警告暴雨積水增蚊患風險
特朗普說“很有可能”不久與俄烏領導人會晤
香港舉辦“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名家名作展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