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錦輝
聯合國於2006年將ESG概念──即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管治(Governance)──首次納入其發布的《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文件中,並就這3個指標設立具體的實踐原則,引導企業邁向“永續發展”。近年,ESG亦被許多世界各地的上市企業監管機構用作評估公司上市申請及上市公司每年營業表現的績效指標,評估企業是否符合當地“永續發展”的要求。因此,ESG在商業上非常關鍵,會間接影響投資者的決策。
今年3月召開的全國兩會中,國務院總理李強在《2025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以實踐今年“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工作任務。“人工智能+”之目的是把人工智能技術充分應用到各行各業,提升企業的生產力及質量,支持其“永續發展”。由此可見,推進“人工智能+行動”與ESG息息相關。然而,目前業界對這兩個領域的同步發展卻並非完全認知了解。
推進“人工智能+行動”
首先的疑惑是,究竟是人工智能應用在ESG領域(AI+ESG,即AI for ESG),抑或是ESG應用在人工智能領域(ESG+AI,即ESG for AI)呢?筆者認為兩個方向都有其作用,視乎應用需求。前者是以人工智能技術來優化ESG行動。在這方面,人工智能的效能不容置疑,尤其是DeepSeek的橫空出世,更是令ESG如虎添翼;例如,DeepSeek的算法大大降低運算力的需求,節省超算系統的能源消耗。
然而,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筆者認為ESG+AI更為重要。ESG+AI目標是推動工商業界持續發展,就企業使用人工智能的ESG制定原則或規則。不過,企業在ESG方面的焦點往往放在業務操作上的治理,卻常忽視資料和數據的安全,但資料和數據的安全卻對“人工智能+”非常關鍵,包括個人資料私隱外洩、駭客攻擊等問題。這些都是公司在應用人工智能上需要加強的方面,否則會構成ESG大漏洞,嚴重影響人工智能(以致公司)的可靠性。
簡單而言,針對ESG的不同因素,人工智能與ESG在企業應用的關聯性各有不同。在“環境與人工智能”方面,對環境負責任的企業都會關心環評、環保等管理問題,例如碳達標、水污染、溫室氣體排放等。人工智能應用亦對這些要素產生莫大影響,若不妥善控制好,難免會製造環境污染,嚴重破壞大自然。因此,政府應該制定環保(例如碳排放)標準,甚至立法要求企業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負上相應責任。
在“社會與人工智能”方面,企業應該對自己的營商手法兼負社會責任,除了奉公守法之外,亦要避免製造社會混亂。人工智能應用在安全及道德上的問題全球關注,例如隨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興起,虛假資訊、仇恨言論、盜版抄襲、偏見、詐諞等事件日趨增加,影響社會安寧。因此,不少國家/地區都會推出指引甚至立法,來協助或監督企業安全地使用人工智能,避免用家誤踩地雷。
在“治理與人工智能”方面,企業在公司管理上亦要有規有矩,避免公司運作亂七八糟,難以持續發展。人工智能是把“雙刃劍”,而且它非常鋒利,萬一錯誤使用,後果可能不堪設想。再者,許多用家過分依賴人工智能,在零干預的情況下,讓生成式人工智能為公司自動作決定、設計系統、編寫程序等,風險極高。因此,企業必須設有人工智能使用守則,清晰要求員工遵守,防止出錯。
港府部門相繼推出指引
香港政府近年大力推動人工智能,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政府提出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人工智能研發院、生成式人工智能沙盒、人工智能資助計劃等措施;與此同時,政府亦十分關注人工智能應用所會牽涉到ESG問題。不同部門相繼推出相關的指引,例如:
· 數字政策辦公室(DPO)於4月15日公布《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指引》,為技術開發者、服務提供者及使用者提供應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實務操作指引,內容涵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應用上的範圍、局限、潛在風險及治理原則,包括需關注的資料洩露、模型偏見和錯誤等技術風險等。
·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PCPD)於3月31日推出《僱員使用生成式AI的指引清單》,協助企業及機構制定僱員在工作時,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內部政策或指引。
·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CEDB)於2月向立法會建議修訂現有《版權條例》,引入特定的“文本及數據開採版權豁免”(TDM豁免),目的是在容許版權擁有人保留權利之下,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締造有利環境。
然而,政府似乎在“社會”及“管治”方面重點落墨,而忽略了“環境”要素,但人工智能(特別是大型語言模型培訓)可以對環境危害很大,政府和企業絕對不容輕視。
最後,筆者建議政府與港交所合作,把上述與ESG+AI相關的指引納入對上市公司要求,引導所有上市公司率先遵循指引,確保他們的人工智能安全(人工智能安全是國家安全20個重點領域之一)。另外,ESG+AI教育亦不可或缺,建議科普教育加入ESG,把ABCD(即AI、Blockchain、Cloud Computing、big Data)改為ABCDE。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