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 王文 魯東紅
2025年4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關於中美經貿關係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白皮書),旨在全面澄清中美經貿關係的事實,有力回應美方無端指責,系統闡述中國政府關於中美經貿關係的政策立場。然而,就在白皮書發布次日,美方宣布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104%的關稅正式生效,4月16日,美國更是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至245%。美方的這些錯誤行徑,無疑是對中美經貿關係的又一次嚴重破壞,充分暴露了其不顧全球經濟穩定、肆意推行單邊主義的霸凌行徑。
中美經貿關係本質上是互利共贏
白皮書指出,中美經貿關係本質上是互利共贏的,合作始終是中美經貿關係的主流。自1979年建交以來,46年間中美雙邊經貿發展迅猛。貿易額從起初不足25億美元,到2024年近6,883億美元,雙向投資存量超2,600億美元,經貿合作領域不斷拓寬,惠及兩國經濟與全球產業鏈。
目前,美國是中國第一大貨物出口目的地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2024年,中國對美國出口、自美國進口分別佔當年中國出口和進口總額的14.7%和6.3%。而在中國廣闊市場的助力下,美國成為中國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國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國,2024年美國對華出口、自華進口分別佔美國出口和進口總額的7.0%和13.8%。同時,中美在自然稟賦和產業結構上互補性強。美國在先進技術、高端製造方面佔優;中國工業體系完備、勞動力充足、消費市場廣闊。在過往合作中,美國的飛機、汽車、農產品大量進入中國,滿足中國市場的消費需求;中國的日用品、電子產品輸美,降低美國企業成本,提升其產品競爭力。這表明中美經貿本質是互利共贏,契合雙方根本利益。此外,從貿易數據來看,2023年美國對華服務貿易順差達265.7億美元,這顯示出雙方在經貿往來中實現利益平衡的可能性。

中美經貿依賴關係正在扭轉
美方無視數據與事實,肆意將中美經貿合作錯誤地描述成對美方單方面不利的局面。如今美國一系列激進政策,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的極端舉措,嚴重衝擊兩國正常經貿關係,必將遭遇反噬。美方必須清晰認識到,當前中美經貿依賴關係已經發生了深刻轉變。中國對美出口依賴度逐步下降,美國的農產品、能源等產品可替代性不斷增強。近日,中國企業已對美國石油的採購量大幅削減了90%,轉而從加拿大進口原油,同時加大對巴西大豆的採購。2024年中國自美進口佔總進口的比重降至6.3%,佔中國GDP的比重僅為0.9%,對美出口佔比也由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對中國產品的進口依賴度極高且難以找到替代。例如,美國對中國天然石墨和永磁鐵的進口依賴度達77.8%,非車用鋰電池為71.7%,車用鋰電池也高達65.1%。這些產品廣泛應用於美國的新能源、電子、汽車等核心產業,一旦供應鏈受阻,美國相關產業將遭受沉重打擊。這種依賴關係的轉變,一方面彰顯了中國經濟的韌性與多元化發展成果,另一方面也為美國在經貿領域的肆意妄為敲響了警鐘。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針鋒相對的較量中,中國握有多張“王牌”,包括日益多樣化的出口市場、巨額美國國債、對關鍵戰略礦產的掌控,以及應對危機的體制優勢,這些籌碼不僅能讓中國經受住考驗,還能在談判中凸顯實力。反觀美國對中國商品的深度依賴,限制進口反而成了一種自我傷害。
美國關稅暴行盡顯霸凌本質
美國以所謂“對等關稅”“芬太尼問題”等為藉口,對中國輸美產品加徵高達245%的關稅,還威脅取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地位(PNTR),嚴重衝擊中美經貿關係。中國眾多對美出口企業深受其害,訂單銳減,特別是那些利潤較低、出口規模較大的製造型企業,正面臨虧損甚至倒閉的絕境。在美國市場上,中國商品因高額關稅價格飆升,導致美國消費者生活成本大幅增加,依賴中國商品的低收入群體更是壓力劇增。白皮書指出,這些以關稅等為威脅、要挾的限制措施是錯上加錯,再次暴露了美方典型的單邊主義、霸凌主義本質,既違背市場經濟規律,更與多邊主義背道而馳,將對中美經貿關係產生嚴重影響。
不止如此,特朗普政府正試圖利用關稅談判向70多個國家和地區施壓,要求它們採取三項極端措施:禁止中國商品經其轉運;阻止中資企業通過在當地設廠來規避美國關稅;防止中國廉價工業品涌入其市場。這一做法無疑是在全球範圍內強行製造分裂,妄圖將中國從全球市場與供應鏈中徹底剝離出去。美國的脅迫政策使得這些國家和地區面臨兩難抉擇:若遵循美國要求,將嚴重損害自身經濟利益;若拒絕,又可能面臨美國的關稅報復。這種局面導致全球供應鏈出現紊亂,貿易成本大幅增加,眾多依賴全球供應鏈的企業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
中方果斷反制捍衛自身權益
美方將國家安全概念無限泛化,憑藉關稅手段大行“經濟霸凌”之道,背後是狹隘的零和博弈思維在作祟。245%的畸高關稅,如今已淪為毫無實際經濟意義的數字遊戲,不過是其將關稅工具化、武器化,搞霸凌脅迫的拙劣伎倆,註定淪為國際笑柄。若美方繼續這種無意義的關稅數字遊戲,中方自不會理會;但倘若美方執意實質性侵害中方權益,中方必將堅決反制,奉陪到底。同時,中國加速《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落地實施,將法律作為有力武器,對美國的長臂管轄等不正當行為予以有力回擊,讓美國清楚認識到,中國不願打貿易戰,但也絕不容許自身權益被肆意侵害,任何企圖通過霸凌手段迫使中國屈服的想法都將註定落空。
白皮書明確指出,中方始終秉持誠信原則,認真履行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然而美方背信棄義,未按協議要求取消對華關稅,反而持續升級限制措施,近期更是在協議框架外對中國海事、物流等領域啟動301調查,妄圖徵收港口費,這種“系統性違約”行為嚴重破壞了合作根基。中方始終強調,願與美方通過平等協商解決分歧,但談判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堅決抵制任何“以關稅威脅施壓”的惡劣談判方式,堅定主張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維護多邊貿易體制,藉助公平、公正的規則來妥善解決雙方的經貿爭端。唯有秉持這樣的原則,中美雙方才能在平等的基礎上妥善化解分歧,推動雙邊經貿關係重回正軌。

國際社會普遍對美持批評態度
針對美方的關稅霸凌,歐盟、東盟等經濟體紛紛站出來,強烈譴責美方單邊主義行徑,認為其嚴重破壞全球貿易秩序。德國、法國官員呼籲堅定回應美方關稅政策。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表示,美國對新加坡徵收所謂“對等關稅”既違背了兩國自由貿易協定,也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捷克總統彼得・帕維爾批評美國這種做法“殘忍”,可能“輕易”摧毀萊索托、柬埔寨和老撾等國家的經濟。巴西總統盧拉也認為,美國現行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正在破壞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國際社會清醒認識到,美國單邊主義是對多邊貿易體制的公然挑戰,任其發展將使全球經濟陷入混亂。
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亞洲開發銀行三大國際組織也同時示警。其中,世界貿易組織最新報告顯示,美國“對等關稅”以及政策不確定性的更廣泛溢出帶來嚴重下行風險,可能導致2025年全球貨物貿易降幅擴大至1.5%,並對依賴出口的最不發達國家造成衝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我們目前仍在評估已宣布關稅措施的宏觀經濟影響,但在當前經濟增長乏力之際,這些措施顯然對全球前景構成了重大風險。”白皮書也警示了這種全球經濟風險加劇態勢,強調維護良好經貿關係的緊迫性。
中美經貿關係走入今天的困境,歸根結底是美方造成的。想要走出困境,關鍵在於美方能否客觀理性看待中國,能否在“競爭”與“合作”間找到平衡。短期內兩國摩擦可能持續,但從長期來看,兩國經濟的高度依存性將迫使美國回歸理性對話。只有美方摒棄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中美經貿關係才有望重回正軌,為兩國及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新希望。
展望未來,需要關注兩國高層互動及具體政策調整,尤其是關稅措施的鬆綁和技術合作的可能性。美方若繼續在關稅問題上執迷不悟,不僅將失去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更將在全球經濟舞台上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而中國將憑藉着強大的經濟韌性、廣闊的國內市場、積極開放的合作態度,在全球經濟的浪潮中穩健前行,為世界經濟的穩定與發展貢獻更多正能量。
(作者分別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全球領導力學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員,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5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