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 莊蕾)北京報道:第二十七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簡稱北京科博會)於5月8日至11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本屆北京科博會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貿促會,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經信局,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和北辰集團共同承辦,主題為“科技引領 創享未來”,展覽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展期4天,800餘家中外企業和機構參展。
本屆北京科博會設置展覽會、貿易投資促進活動和線上展示對接三大板塊。展覽會設有信息科技、智能制造、醫藥健康、綠色雙碳、數字經濟和區域創新6個專題展區,聚焦前沿科技、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深化國際科技開放合作,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貿易投資促進活動包括2025北京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2025京津冀貿易投資促進協同發展系列活動、2025北京國際商事法律活動日和未來產業系列推介會、專精特新“京品出海”推介交流會、科技成果推廣與招商合作項目推介會、綠色經濟新質技術與產業推介會、“上升之地 創新之城” AI產城新範式創新發展推介會、“從DeepSeek+機器人到具身智能”專題推介會、省區市科技產業推介會等推介洽談活動,搭建務實合作交流平台。線上展示對接主要是在北京科博會官方網站搭建線上展示平台,數字化呈現參展企業機構技術成果和最新產品,全新升級“線上磋商系統”,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為各類參展參會群體提供更加智能、精准和豐富的服務。
本屆北京科博會有五大亮點。
一是北京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成效生動展示。集中展示國家重大科學研究新突破、“三城一區”建設新成果、協同創新新作為,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齊禾生科的新型基因編輯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並獲《Nature》雜志關注。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位於羅斯海恩克斯堡島的中國南極秦嶺站,填補了我國在南極羅斯海區域的考察空白。中科量儀的極低溫科研設備無液氦制冷機,填補國內技術空白。2025京津冀貿易投資促進協同發展系列活動,將發布《京津冀知識產權協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舉辦京津冀工業旅遊共建計劃啟動儀式和京津冀工業旅遊服務聯盟發布儀式。
二是科技產業集聚優勢集中呈現。集中展示新一代信息技術、科技服務業、醫藥健康萬億級產業集群發展成果,吸引更多企業機構來京發展。首度設立知識產權服務展示專區,為市場創新主體提供更加專業化、市場化的服務,促進首都科技資源優勢向經濟社會發展競爭優勢轉化。長木穀醫療發布全球首台搭載自主研發的AI大模型的全骨科手術機器人。軟通動力數字技術服務采用全棧智能技術,覆蓋金融、能源等多個領域。
三是未來產業發展成果精彩亮相。集中展示前沿技術集群突破、跨界融合創新範式、產業應用示範引領,服務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北京機器人馬拉松冠亞軍“選手”——天工2.0和N2,“入職”全球最多工廠的Walker S1等人形機器人亮相科博會。伯肯節能全自主研發的燃料電池空壓機,有效降低燃料電池成本。晶格領域液相法碳化矽襯底,填補國際空白,3C-n型晶體全球獨家量產。中科航空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展出針對無人直升機和無人垂直起降飛行器自主研制的TZ350渦軸發動機。北京佰仁醫療科技股份公司的肺動脈帶瓣管道,成為首個專用嬰幼兒患者的人工生物心髒瓣膜產品。
四是“會展一體、虛實融合”新模式充分運用。通過展覽會、貿易投資促進活動和線上展示對接,推動創新成果務實交易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2025北京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智能制造、金融科技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搭建國際投資貿易交流平台,特別設立中國-沙特制造業專場,深化中外產業鏈協同。2025北京國際商事法律活動日將舉辦全體會議、京津冀知識產權保護對話會、企業出海法律風險防範實務分享會等活動,組織國際商法前沿動態交流、北京貿促商法服務成果發布、企業合規師培訓示範基地(北京)揭牌儀式、現場展示洽商,服務北京外貿投資發展。展會自主研發的線上磋商系統,首度接入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全新參展參會體驗。
五是科技賦能生活新場景異彩紛呈。聚焦高質量消費供給,展示AI賦能作用,充實科技消費場景,深化產城融合應用,激發市民參與熱情,帶動新興消費需求。浙江強腦科技的智能仿生手是國內首家且唯一獲得美國FDA認證的腦機接口產品,曾獲《時代》周刊年度百大最佳發明。訊飛幻境科技有限公司的AI智能課桌,實現知識內容的全場景展示與交互。時之宇科技有限公司的XPARA虛擬現實電影,為觀眾提供在虛擬環境中自由移動和互動的沉浸式觀影體驗。昇騰創新人工智能有限公司“反詐AI”數智人依托真實案例數據,以先進AI算法為核心精准進行智能還原,助力反詐宣傳。
北京科博會創辦於1998年,是中國首個以科技為主題的大型國際交流合作展會,已連續舉辦26屆。據不完全統計,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餘個境外代表團參加,4萬餘家中外機構和企業登台展示,累計接待觀眾600萬人次,達成各類成果5700餘項,簽署合同、協議總額1萬多億元人民幣。北京科博會全程見證並參與了我國科技發展從“引進來”到“自主創新”再到“走出去”的光輝曆程,成為展示我國科技創新前沿成果的重要窗口、促進科技產業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動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