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錦球:「特種兵」與「深度遊」 兩地青年的文化互動

譚錦球:「特種兵」與「深度遊」 兩地青年的文化互動

日期:2025-05-09 來源:紫荊號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譚錦球

五一黃金週剛過,入境事務處資料顯示,5月1日至5日期間,共有約110萬人次旅客訪港,較去年同期上升22%。其中,內地旅客佔了92萬人次,增長20%。然而,在這些數字背後,內地旅客的旅遊模式正悄然發生變化,一種以「特種兵」和「深度遊」為代表的新形態正在興起,尤其受到內地年輕人的青睞。這種轉變不僅影響香港旅遊業,更突顯兩地文化交流新趨勢。

所謂「特種兵」式旅遊,指的是遊客以最低成本和最高效路線,在最短時間內走訪最多景點。這種旅遊模式的興起,與內地年輕人追求效率、注重性價比的消費觀念密切相關。這種「特種兵」式旅遊,反映出內地年輕人對香港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渴望在短時間內了解香港的文化、歷史和風貌,並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旅遊體驗。這種以「打卡」為目的的旅遊方式,為香港旅遊業帶來了新的活力。

與「特種兵」式旅遊不同,「深度遊」則更注重體驗香港獨特文化和生活方式。這類遊客往往會花更多時間在香港,深入了解香港的歷史古蹟、文化藝術、自然風光和市民生活。他們可能會走訪古蹟,感受香港的歷史底蘊;在郊野地區紮營遠足,欣賞香港自然風光;甚至在泥灘採蜆,體驗香港漁村文化。

這種「深度遊」的興起,反映出內地年輕人對香港的認識正在發生變化。他們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購物和觀光,而是希望通過親身體驗,了解香港的文化內涵,尋求與香港本地文化的共鳴。這種對文化價值的追求,也體現在他們對消費的態度上。相比起購買奢侈品,他們更願意把錢花在體驗香港的特色美食、參加文化活動和購買具有香港特色的紀念品上。

「特種兵」和「深度遊」這兩種旅遊模式的興起,不僅改變了香港旅遊業的格局,也促進了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文化交流和互動。內地年輕人在香港的旅行體驗,不僅豐富了他們的人生閱歷,也加深了他們對香港的了解。同時,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旅遊體驗,也讓更多內地人了解香港的真實面貌。

另一方面,香港旅遊業界和文化機構也在積極適應這種新旅遊趨勢,推出更多符合內地年輕人口味的旅遊產品和文化活動。例如,一些旅行社推出了「香港深度遊」線路,帶領旅客走訪香港歷史古蹟、文化藝術中心和特色街道;一些博物館和美術館也舉辦了更多具有互動性和參與性的展覽,吸引年輕旅客的眼球。

這種雙向奔赴的文化交流和互動,有助於增進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促進兩地人民的感情。通過旅遊這種輕鬆愉快的方式,兩地年輕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透過接觸互相學習、提昇、進步。

當然,這種新旅遊形態也給香港旅遊業帶來挑戰。例如,「特種兵」式旅遊的興起,可能會導致旅客消費水平下降,影響香港零售業收入。此外,大批旅客湧入香港,也可能給香港的交通、住宿和環境帶來壓力。

挑戰往往伴隨著機遇。香港旅遊業界可以通過創新旅遊產品和服務,提升香港旅遊業的整體收入。例如,可以開發更多具有香港特色的文化體驗項目,吸引對香港文化感興趣的旅客;可以推出更多個性化旅遊服務,滿足不同旅客的需求。特區政府也要加強對旅遊業的管理和引導,確保旅遊業可持續發展。例如加強對旅遊景點的保護,維護香港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加強對旅遊市場監管,打擊欺詐行為,維護遊客的合法權益等。

「特種兵」和「深度遊」的興起,是內地年輕人旅遊觀念轉變的體現,也是香港與內地文化交流新趨勢。站在太平山頂俯瞰維港,絡繹不絕的年輕身影正在重新定義香港這座國際城市的魅力。當內地年輕人用行山杖代替購物袋丈量香港、用寫生簿替代行李箱裝載記憶時,這種旅遊形態的進化本質上是文化的覺醒。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也需要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這種轉變,將深度遊帶來的文化動能轉化為城市發展的持久優勢,讓兩地的文化對流在雙向奔赴中孕育出更具生命力的共同體意識。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香港義工聯盟主席)

來源:紫荊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