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彭彥)5月14日東莞報道:2025年東莞市長安鎮水上競渡活動將於本月底舉行,霄邊社區女子龍舟隊的隊員們正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中。這支由14名隊員組成的隊伍,全是首次接觸龍舟運動,因為熱愛,在蓮花山風景區水上活動中心奮楫逐浪,用槳聲書寫屬於她們的巾幗故事。
工作訓練兩不誤

据了解,霄邊社區女子龍舟隊是面向18至60歲女性居民公開招募的,經過體能測試、團隊協作能力評估等多輪嚴格篩選,最終從20名報名者中篩選出14名核心隊員。這支隊伍構成多元,涵蓋了社區相關負責人、社工、企業職工、全職媽媽等,甚至還有朝氣蓬勃的00後。她們懷揣着對龍舟運動的熱愛,從零基礎起步,勇敢地踏上了這條充滿挑戰的逐浪之路。
在龍舟隊伍中,舵手這一角色至關重要。平靜的湖面下,水流暗藏玄機、變幻莫測。舵槳哪怕有絲毫偏差,都可能導致龍舟行駛線路歪斜。而在競爭激烈的比賽中,勝負往往就在零點幾米的差距之間,這對舵手的判斷力和心態穩定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霄邊女子龍舟隊的舵手李春媚,對掌舵充滿信心。教練評價她體重輕,站在龍舟尾部不會給船身造成過大壓力,更重要的是,她擁有沉穩的心態。李春媚笑着告訴記者:“大膽,一定要大膽。”回憶起初學時的情景,她感慨道:“一開始我們只是在水面上毫無方向感地劃來劃去。但經過這段時間刻苦訓練,現在已經能在水上穩穩地走直線了!”
鼓手同樣是龍舟上的關鍵人物。本次霄邊社區女子龍舟隊的鼓手由霄邊社區社會事務辦主任麥旺蓮擔任,她表示,龍舟鼓手的動作要流暢、連貫,鼓點的節奏變化要恰到好處地加速、減緩,這樣可以瞬間激發團隊凝聚力。作為霄邊社區女子龍舟隊的主心骨,大家都信任她,聽着她的鼓點,自然而然地一路高歌猛進。
麥旺蓮告訴記者,霄邊女子龍舟隊的訓練時間是每周一至周五上午,採取水上實操訓練與陸上體能特訓相結合的方式。然而,隊裡的大部分隊員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需要兼顧工作與訓練。但因為對龍舟運動的熱愛,她們相互鼓勵,克服重重困難,隊員們結束訓練便匆匆趕回各自崗位,繼續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儘管身體疲憊,但因為心中那份熱愛,她們從未覺得辛苦。
既有“運動達人”也有00後

齊心協力向目標奮鬥。企業職工蔡惠儀,是霄邊社區組建女子龍舟隊時就主動邀請的“運動達人”。平日裏,籃球、游泳、瑜伽、健身,她樣樣精通。對於龍舟運動,她滿懷興趣,一心想要取得好成績。“本來以為划龍舟很容易,沒想到它的專業性很強,而且非常考驗團隊協作能力和短時間的爆發力。”蔡惠儀說,在過去這些天的訓練中,大家都非常努力,成長進步也非常快,但是對於全員新手的她們來說挑戰性依然很大。
在這支隊伍裡還有年輕的00後隊員,隊員蔡婉君便是一名00後,最初加入時,她對龍舟文化的理解較為淺顯,只覺得這是一項熱鬧的集體運動。但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她逐漸領悟到龍舟競渡背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不僅僅是力量和速度的較量,更是團隊協作和凝聚力的生動體現。“隊裡的姐姐們給了我很多幫助,大家目標一致,訓練時嚴謹認真,休息時又會聊些生活趣事,讓訓練氛圍輕鬆愉快。我們齊心協力,朝着一個目標努力拼搏。同時,在訓練之餘,我也在準備畢業的相關事宜,這段龍舟經歷讓我的過渡期變得格外有意義。”蔡婉君說。
家人支持後勤補給

在霄邊社區女子龍舟隊訓練過程中,隊員的家人給予全力支持,成為她們最堅實的後盾。隊員蔡妙娟感動地說:“我參加這次水上競渡活動,家裏人都非常支持,平時我是要幫忙帶孫子,現在這些事情都由孩子的爸爸媽媽接手,我們訓練很辛苦,手上沒幾天就磨出了泡,但家裏人從不抱怨,家務完全不用我操心,小孫子還每天給我加油、捶背,讓我感到特別溫暖。”
霄邊社區注重做好後勤工作,特別在高溫訓練期間,社區為隊員們準備了全套防曬裝備,從運動T恤到防曬外套、手套、透氣面罩、帽子等一應俱全。讓愛美的女子龍舟隊隊員們能夠安心訓練,同時還常備運動飲料,及時為隊員們補充能量。這支零經驗但熱愛龍舟的隊伍,正在蓮花山風景區水上活動中心上演霄邊版“乘風破浪的姐姐”,盡情展示屬於她們的蓬勃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