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彭彥)5月14日東莞報道:5月4日至5日,灣區周末IN東莞-“太陽之子”快閃系列活動開啓,陳國科、陳岸如、陳泉章、黎耀江作為“太陽之子”男聲四重唱組合,以《記憶》這首歌串聯起東莞最美的風光,在黃旗公園、國貿中心、地鐵站(西平西)、鴻福市集、東實C park、莞香印巷、海德匯一城、可園、東莞記憶、鰜魚州文創園、東莞33小鎮,以及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都留下他們深情且自然旖旎的歌唱。

音樂人陳岸如坦言,我們不是第一次錄製《記憶》這首歌曲,如果倒帶之前錄製的《記憶》是冥想過去,那麼現在快閃錄製《記憶》取景場景都是灣區周末IN東莞的當下,這種歌曲和取景點的融合,可以讓聽衆在我們各自聲線裡感受到別樣的延伸,延續…..,可以連接過去,當下和未來的無限。

在莞香氤氳的五月,黃旗山麓傳來清泉般的男聲四重唱。"太陽之子"組合站在百年榕樹下吟唱《記憶》,樹冠篩落的陽光在樂譜上跳動,彷彿這座城市正在溫柔地掀開時光相冊。這場以音樂為鑰匙開啓東莞記憶的創意快閃,在莞邑十二處地標次第綻放,用音符編織出傳統與現代共振的時空經緯。
當《記憶》的旋律在莞香印巷青磚牆間流轉,百年騎樓的灰塑花窗成為天然的音響裝置。四位歌者沿着麻石巷陌緩步行吟,聲波撞擊蠔殼牆時激起的細微震顫,恰似歲月在建築肌理中沉澱的絮語。

行至33小鎮文創空間,玻璃幕牆折射的現代光影將歌聲切割成多重聲部,電子屏上同步閃現的東莞老照片,形成跨越時空的微型敘事。"就像歌曲裡唱的'老式的印記'與'真實的自己'在對話",駐足聆聽的白領小陳舉起手機記錄,鏡頭裏國貿中心的雙子塔,正倒映着嶺南古建築的飛檐。

音樂快閃最具魔力的時刻出現在茶山南社古村,明清祠堂前的半月塘,倒映着身着青衣的四位歌者,當低音聲部激起回聲,池塘錦鯉突然躍出水面,濺起的水花驚醒沉睡的戲臺藻井。八旬老者靠在趟櫳門邊輕聲附和,佈滿皺紋的手掌隨着節拍輕叩青磚,這個細節被攝影師捕捉,足夠引發"三代人共譜城市記憶"的熱愛。而在鴻福市集的霓虹招牌下,四位音樂人即興將叫賣聲、煎炸聲編入和聲,創造出充滿煙火氣的都市交響。

這場持續48小時的聲音漫遊,本質是場精妙的空間詩學實驗。當現代重唱藝術邂逅“鰜魚洲”鏽色斑駁的工業遺址,當地鐵站臺西平西的報站廣播化作節奏器,城市記憶不再是靜態的標本陳列,而是流動的、生長的有機體。正如音樂人陳國科所說,快閃場景賦予《記憶》新的時空維度,可園湖心的漣漪是延音踏板,東實C park藝術裝置成為視覺譜線,而穿梭其間的市民,本身就是最生動的音符。
夜幕降臨時分,海德廣場的玻璃穹頂下匯聚起自發形成的合唱。來自湖南的新莞人陳小姐眼角泛光,她手機裡存着25年間搬遷七次的地址變更記錄,"原來記憶真的可以像歌裡唱的那樣,變成滋養靈魂的小溪"。

此刻《記憶》的旋律穿梭在樓宇森林,那些被拆毀的舊廠房、新崛起的科創基地、永不褪色的龍舟鼓點,都在四聲部交織的和聲中達成奇妙和解。當城市學會用藝術語言訴說自己的故事,每個生活在此的人,都成了傳奇的續寫者。
“灣區周末IN東莞”是東莞市於2025年推出的文旅品牌,旨在將東莞打造為粵港澳大灣區周末及小長假的休閒度假熱門目的地。該品牌圍繞“自由寫意”“地道莞味”“熱血活力”“新興藝文”四大主題,全年覆蓋52個周末,每周推出特色活動,涵蓋戶外露營、水鄉騎行、非遺體驗、潮流運動等多元玩法。東莞通過構建“一圈三區三帶”旅遊空間格局(如莞韻水鄉文化旅遊帶、潮玩時尚旅遊區等),整合自然生態與現代都市資源,並引入數字化體驗項目和高品質住宿服務。首場活動結合“新春·進莞來”迎春妙會,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吸引年輕人體驗“鬆弛感”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