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中環半山鴨巴甸街及堅道交界的行人過路處,由於欠缺無障礙設施,令輪椅使用者、嬰兒車使用者以及買餸的市民常常需要走出行車路,與車輛鬥快過馬路,險象環生。


樓梯設計不便居民被迫“與車鬥快”
中西區區議員張嘉恩向《港紙》表示,自2018年在地區工作以來,已發現該處安全隱患。由於附近有多所學校及幼稚園,放學時段常有家長或外傭同時攜帶嬰兒車及幼童,但因過路處僅有樓梯,無法搬動嬰兒車上下,許多人只能趁無車時衝出馬路。她現場觀察到,一小時內至少有10架嬰兒車需冒險橫越,情況令人憂慮。
此外,半山區缺乏超市及街市,居民常需推購物車到中環嘉鹹街採買,或是到該處超市購物,長者亦因樓梯設計不便,寧願攜著買菜手推車冒險走馬路。“而且,現有欄杆扶手設計也不就手,對行動不便者尤其不友善。”張嘉恩說。
交通黑點加劇風險
同時,張嘉恩又補充道﹕“該處亦是交通黑點,經常有車輛非法右轉,而且該處有不少貨車、巴士經過,行人需同時留意多方向來車,進一步增加危險性。”
張嘉恩強調,儘管政府已在中環半山自動扶手梯推行“人人暢道通行”計劃,但橫向街道仍因樓梯阻礙未能真正暢通。張嘉恩曾經找過工程師研究後認為,該處可拆除閒置電話亭以興建合規格斜坡,惟需要政府部門研究協調地下設施改動。她促請政府正視問題,盡快改善設計,保障居民安全。
《港紙》記者曾在下午1時來到現場觀察,除了不少外傭、家長推著嬰兒車外,記者發現政府食環署聘請的清潔工人也需推著收垃圾的手推車橫過馬路,可見該處的不便。

居民冀增加斜道
居民洪太接受《港紙》記者訪問時表示,當天早上途經該處時,曾目睹三輛嬰兒車及兩輛購物車推出行車路,與大型車輛並行,情況危險。“半山好多巴士同貨車,見到都捏一把汗!”她指出,有些坐輪椅的長者體型較大,外傭推行困難,也需推出行車路。洪太認為區內應增加斜道等無障礙設施,減少梯級設計,同時也應增加盲人磚照顧不同人士需要。


另一居民羅小姐亦稱﹕“現有無障礙設施未夠完善,輪椅同嬰兒車根本用唔到樓梯,焗住出馬路,好危險!”她建議政府在行人樓梯旁加建斜道,方便有需要人士。也有居民何先生認為,雖然半山的樓梯多,十分不便。但無疑這也塑造了半山的一種特色文化,有部分遊客來到半山也是想體驗這種獨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