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航天局上月宣布,來自6個國家的7家機構獲准借用嫦娥五號任務月球科研樣品,當中包括因“沃爾夫條款”而備受關注的美國科研機構。近期,美英媒體指,這些“比黃金還珍貴的”“無價的”中國月壤已運抵美國和英國,相關研究正在開展。
4月24日,在第十個“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對外發布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國際借用申請結果。獲准借用的機構包括法國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德國科隆大學、日本大阪大學、巴基斯坦空間和外大氣層研究委員會、英國開放大學、美國布朗大學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
不過,面對來之不易的中國月壤,美媒在歡喜之餘也發起愁來。
美國太空新聞網站Space.com當地時間14日報道稱,當其他國家的政府機構為這些“無價的”中國月壤研究提供資金時,美國科研機構卻無法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獲取資金開展月壤研究。蒂莫西•格洛奇是唯一一位收到嫦娥五號月球樣本的美國行星科學家,他表示只能通過他所在的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獲取科研資金。
美國2011年出台了旨在打壓中國航天發展的“沃爾夫條款”,明令禁止NASA及其資助的科研人員與中國開展合作。但隨著中國航天事業迅猛發展,尤其在嫦娥五號帶回月壤後,這一原本用於打壓中國的歧視性法律反而讓美國作繭自縛。
2023年末,嫦娥五號月球樣本面向國際開放申請之際,美國國會被曝“開綠燈”,NASA資助的科研人員獲准提交申請。而據石溪分校網站資訊,由於“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NASA最終對此次中美合作再度施加資金限制,格洛奇和他的團隊只能通過非NASA資金開展研究。
報道稱,准許美國科研人員接觸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非常重要,因為這使他們能够在同一實驗室將美國阿波羅時代的月壤與中國嫦娥五號的月壤進行直接比較。
英國開放大學借到的月壤也於近期運抵,英國廣播公司(BBC)形容其“比黃金還珍貴”。行星科學家馬赫什•阿南德是英國唯一一位借到這種極其稀有材料的科學家,他表示這是“莫大的榮譽”。
BBC提到,在嫦娥五號任務結束後,中國在航天領域又更進一步——嫦娥六號探測器2024年從月球背面帶回了首批樣本。
“我非常希望這(嫦娥五號月球樣本借出)能成為中國與國際科學家之間長期合作的開端。”阿南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