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海外79載 國寶文物“子彈庫帛書”回歸祖國-紫荊網

流失海外79載 國寶文物“子彈庫帛書”回歸祖國

日期:2025-05-18 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帛書“子彈庫帛書”第二、三卷,今日(18日)凌晨結束在美國的79載漂泊,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图片
“子彈庫帛書”第二、三卷抵達北京

據介紹,“子彈庫帛書”分三卷,字數超過900字,對於中國古文字、古文獻研究以及中國學術史、思想史研究都是不可忽視的源頭。

202505181c0e33ea98b34c5d9ece1c0ee36d42c5_20250518acd5c76b76f84793b17d45c27eba79e6

1942年,帛書在湖南長沙子彈庫一座楚墓中被盜掘出土,因此稱為“子彈庫帛書”,它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戰國帛書,也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帛書。被盜掘出土後幾經輾轉,於1946年非法流失美國。

1e22a151d5404ee1b5e91fb8ebe0be24

國家文物局上周五(16日)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成功接收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返還的“子彈庫帛書”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兩卷內容分別記述四時十二月的宜忌、攻城守城的宜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子彈庫帛書”對於中國古文字、古文獻研究意義重大

北京大學教授李零自1980年起研究子彈庫帛書,多次赴美參加子彈庫帛書殘片的揭剝工作,與美方專家共同進行帛書的保護和修復研究。他說:“簡帛古書是中國學術的源頭,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是源頭。先秦兩漢是簡帛時代,書都是寫在簡帛上。我們發現簡帛,研究簡帛,其實是一次偉大的歷史回歸。研究古文字也好,古文獻也好,學術簡帛,其實是一次偉大的歷史回歸。研究古文字也好,古文獻也好,學術史都不能忽視這個來源。

美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蔡斯·羅賓遜在交接儀式上說,此次返還是一項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反映了亞洲藝術博物館對良好管理的關注,以及這些文物應與其文化和考古背景進行對話的理念。返還協議為亞洲藝術博物館開闢了新的、重要的研究途徑。在過去幾個月中,我們與中國合作夥伴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對話,並有望面向未來開展合作。

图片
饒宗頤摹本

目前,子彈庫帛書第一卷之《四時令》仍藏於美國的佛利爾美術館。

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博揚 校對:郭孟琦 監製:張晶晶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