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和港大今年9月開辦醫科“第二學位”課程,各設25個學額,學生完成首年課程後,均可與本科醫科生一同接受臨床培訓。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趙偉仁表示,目前已完成第二學位課程的首輪面試,有數百人報讀,包括過去修讀生物科學、化學等科目的畢業生,亦有外國知名院校的準畢業生報讀。
趙偉仁今日(18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報讀第二學位醫科課程的人,本身就讀的範疇與醫學相關,認為學生過去的學習背景相當重要,若本來對科學已有一定基礎,便可在研究中發現到短板,思考如何提升和跟進,將科學研究轉化。他又強調醫學並不簡單,寄語學生“入到中大要好好努力”。
趙偉仁提到,科學研究需要業界和初創公司支持才能“落地”,包括創新醫學技術、醫療器械、藥物等。近年政府投入很多資源在創科發展;加上大灣區人口相當龐大,認為利用內地不同院校的網絡進行研究,能夠優勢互補。
趙偉仁又指,香港有很多機遇,特別是創新科技產業,醫學在創科上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自己作為醫學院院長,除了提升醫學教育,開設第二學位課程外,最希望教育好學生,讓學生擁有國際視野,為醫學院培訓“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