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下滑、關稅衝擊、轉型壓力……多家日本車企陷入困境-紫荊網

盈利下滑、關稅衝擊、轉型壓力……多家日本車企陷入困境

日期:2025-05-20 來源:香港新聞網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近日,多家日本車企披露的財報及市場動態顯示,日本車企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在盈利下滑、關稅衝擊與新能源轉型壓力的多重夾擊下,陷入“生死局”。

盈利表現分化,多家車企陷入困境

在2024財年(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1日),豐田、本田、日產三大日本車企財務表現分化加劇。豐田雖以48.03萬億日元營收(同比增長6.5%)和4.77萬億日元淨利潤(同比微降3.6%)穩坐全球車企利潤榜首,但日本本土、中國及北美市場營業利潤大幅下滑的隱憂顯現,中國市場縮水1148億日元,北美市場暴跌4205億日元。

本田的危機更為凸顯,21.69萬億日元營收雖同比增長6.2%,但淨利潤同比驟降24.5%至8358.4億日元,第四季度單季淨利同比暴跌87%。預計新一財年關稅將對其營業利潤造成6500億日元打擊,儘管努力能抵消約2000億日元,但壓力依然巨大。

日產則以6709億日元淨虧損(同比下滑257.3%)創歷史第三大年度虧損。2024財年營業收入降至12.63萬億日元,同比下滑0.4%;營業利潤僅為698億日元,同比下滑88%。在中國區銷量從2021年的超113萬輛降至約69.7萬輛,美國市場也因缺乏混合動力車型和產品線老化表現不佳。去年11月,日產高管透露公司賬上現金僅够支撐生產線12個月。

關稅衝擊加劇,車企進入“生存模式”

美國與英國、中國達成貿易協議,但與日本的關稅談判尚未取得突破,這讓日本汽車出口產業雪上加霜。日本首相石破茂當地時間5月19日在國會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就表示,針對與美國政府的關稅談判,日本政府無意於拘泥於期限,而做出任何有損日本國家利益的事情。石破茂還回絕了減稅的呼聲,表示日本的金融狀況比希臘還要糟糕。

據日本《日經亞洲》網站5月19日報道,截至16日,日本幾家主要車企的股價都處於“折價交易”狀態,市淨率普遍較低,顯示投資者信心不足。

花旗集團日本地區董事兼股票策略主管阪上亮太預計,25%的汽車關稅極可能會繼續存在,這將拖累整個日本股市,汽車板塊在未來幾個月將跑輸其他行業和整體市場。全球資產管理公司(GAM)日本股票投資主管竹內克彌對日美汽車關稅談判“幾乎不抱希望”。

在剛剛結束的財報季中,日本汽車製造商對截至2026年3月的本財年發佈了悲觀的業績指引,或乾脆取消了財年展望。馬自達董事長、社長兼CEO毛籠勝弘直言公司已進入“生存模式”,僅4月一個月,美國關稅對公司造成的損失就在90億至100億日元之間。豐田預測本年度淨利潤將下降35%,本田預計下降幅度更大,為70%。斯巴魯關稅將使其營業利潤減少高達3600億日元,日產則將關閉17家工廠中的7家。

為應對關稅風險,斯巴魯將投資400億日元擴大在美國的生產,三菱汽車正考慮利用日產旗下的一家美國工廠來生產其汽車,本田汽車計劃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生產下一代思域混合動力車。然而,投資者信心依然低迷,汽車行業的盈利疲軟可能會蔓延到材料、電子和機械行業。

電動化轉型背水一戰,成敗難料

在過去幾年,日本車企在新能源轉型中采取“保守派”策略,堅持多條技術路線并行,但如今深刻感受到新能源市場壓力,紛紛投身電動化、智能化新市場。

豐田宣稱在2024財年在電池/氫能/軟件領域投資了7450億日元,廣汽豐田推出智能電動車鉑智3X,一汽豐田將推出純電轎跑中型SUV bZ5,還與本田等四家日本車企聯合宣布未來5年內投資1500億泰銖用於在泰國生產電動汽車。本田計劃到2035年在中國銷售的車型純電動車占比將達到100%,到2030財年前投入約10萬億日元的資源推進電動化轉型,東風本田計劃到2030年推出10款以上新能源車型,并建成全新的新能源工廠。日產目前在中國市場推出了2款純電車型,正在加速固態電池研發,但承諾的固態電池技術要到2028年才能量產。

據日本共同社消息,豐田、本田等四家大型車企2025財年合併財報淨利潤預期合計較上財年大幅減少38.8%,至3.71萬億日元,主要是受到特朗普政府加征關稅的衝擊。在這場電動化生死局中,日本車企能否複製當年“精益生產”的奇跡,在智能化領域實現“後發制人”,2025年的市場表現將給出決定性答案。

反觀中國車企,剛剛突破歷史性一刻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中國汽車產銷量歷史上首次雙雙突破1000萬輛,同比增長均超過10%。這不僅是數字上的突破,更標誌著中國汽車工業從“追趕者”向“引領者”的實質性跨越。

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技術進步正顛覆傳統產業格局。汽車不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成為集科技與生活方式於一體的重要平台。

從數據上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前4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442.9萬輛和430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3%和46.2%,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2.7%。在出口方面,新能源汽車亦是增長主力。前4個月,汽車出口193.7萬輛,同比增長6%。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64.2萬輛,同比增長52.6%。

不過,如果從大環境看,2025年前4個月“雙千萬”的突破殊為不易。一方面,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個別國家針對汽車的關稅政策給全球汽車市場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尤其是汽車出口方面,關稅增加將削弱中國汽車零部件的成本優勢。另一方面,國內車企間競爭日趨激烈,政府部門系統施策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將有助於促進行業良性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

站在歷史性突破的節點回望,中國汽車產業取得的成就,是技術進步、政策扶持等多因素共振的結果,既展示了中國自主創新的力量,也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帶來全新範式。

來源:香港新聞網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安濤 校對:郭孟琦 監製:張晶晶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