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今揭幕 160件作品回顧嶺南美術百年發展-紫荊網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今揭幕 160件作品回顧嶺南美術百年發展

日期:2025-05-22 來源:大公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黎雄才的大型畫作《迎客松》在本次香港展覽上首次亮相

百年以來,廣東涌現一大批中國美術向現代藝術轉型的先驅者,並形成將民族命運、國家發展為使命的畫派風格,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紫荊文化集團主辦“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今日(5月22日)起至6月2日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展覽匯聚160餘件廣東籍美術家的繪畫作品,融合文獻、歷史影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技術,沉浸式、全景式呈現廣東美術百年革新曆程。

35e8d9301002a5d55f51dc71af288bd6
廣東省文聯主席李勁堃(右)、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林藍(左)接受媒體採訪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今日正式開幕。廣東省文聯主席李勁堃、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林藍昨日接受媒體採訪。李勁堃介紹今次展覽最大的特色之一是將對廣東美術史的在地化研究,在香港會展中心,利用3天的時間,搭建出了一個“可移動的美術館”。

設“人間畫會與香港”專題

展覽對近現代時期粵港兩地相關的藝術歷史進行細緻的梳理,從19世紀末西方油畫技法的傳入,抗戰時期的漫畫,人間畫會的成立,再到今天多元繁榮的文化格局,展現廣東藝術的一脈相承、求變創新。“我們想通過今次的展覽,體現廣東美術開風氣之先、領時代之新、走變革之路,令觀眾感受到廣東在整個美術發展史上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李勁堃表示。

林藍形容,“這次展覽通過展出李鐵夫、高劍父、趙少昂、關山月等名家作品,體現廣東美術百年發展,且其中不少廣東籍美術家都曾在香港生活過,亦是香港與廣東的百年美術史。”

展覽分為六大部分,包括“勇立潮頭─洋畫運動在廣東”、“藝術革命─嶺南畫派與國畫研究會”、“匕首投槍─新興木刻運動及漫畫”、“激情歲月─為人民服務 為時代謳歌”、“開放變革─改革開放中的廣東美術”,以及“百花爭妍─創新創造 再築高峰”,更特設“人間畫會與香港”專題,系統回顧並總結廣東美術百年曆程,呈現廣東美術與香港藝術界“同根同源、相近相親”的獨特脈絡。

李勁堃指,今次選展的一百餘件作品,選擇標準基於三個,其一要令觀眾都覺得好看,其二是能反映時代刻度的作品,其三可以根據時代特色呈現不同門類、板塊的繪畫作品。

“時光隧道”反映藝術發展史

這次展出包括李鐵夫、林風眠、高劍父、關山月、何香凝、湯小銘等人的繪畫作品,諸如李鐵夫《盤中魚》、高劍父《飲馬渡關圖》、陳樹人《林塘春淺》、何香凝《獅》、賴少其《竹園清溪圖》、黃新波《魯迅先生葬禮》、關山月與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黎雄才《迎客松》、關山月《綠色長城》、楊之光《礦山新兵》、王肇民《大葉紫薇》等,題材涵蓋國畫、版畫、油畫、雕塑、影像等。

“回望那個時刻,在如此艱苦的創作環境下,他們依然滿懷創作熱情,用畫筆、畫布展現創作心聲,留下反映時代發展歷程的力作,也令今天的人們看到整個廣東美術的發展脈絡。”林藍表示。

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書面回覆媒體採訪時,談及場館設計理念:“我們在展陳空間的搭建上,進行了一番全新探索。對空間尺度、縱深、高度等要進行系統的計算和分析,在空間層面進行藝術敘事的深度分析,融合國際視野與當代美學,通過反映近代以來的藝術發展的‘時光隧道’,帶領觀眾走進廣東美術的百年曆程。”

筆墨為媒繪崢嶸歲月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今次不少展出的畫作將帶領觀眾回望在抗日戰爭時期,廣東和香港成為反法西斯文化戰線的雙城堡壘,生活在這片熱土的藝術家如何以畫筆、畫布為媒,展現家國精神、民族情懷。李勁堃特別提及“匕首投槍─新興木刻運動及漫畫”中展出的新興木版畫,“在那個同圖像記錄歷史的年代,這些木版畫畫家以木刻材料,喚起人民的鬥志,即是用畫筆去記錄歷史。”林藍補充說,雖然藝術家創作風格各有不同,但不論用何種手法,他們將創作融入家國大義,就是“小我融入大我”。

此外,展場還着重打造沉浸式的展場體驗,並結合文本、圖像、文物等,與展出畫作之間形成互聯,賦予新的觀展體驗,也正如展覽名字“其命惟新”,凸顯粵港的創新力,並彰顯嶺南畫派、廣東美術的勃勃生命力。

展訊:“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

展期:5月22日 下午2時至晚上7時30分

5月23日至6月2日 上午9時30分至晚上7時30分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all 3B

來源:大公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博揚 校對:郭孟琦 監製:張晶晶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