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屆“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香港中學生勇奪二等獎及四等獎殊榮,再創佳績!-紫荊網

第75屆“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香港中學生勇奪二等獎及四等獎殊榮,再創佳績!

日期:2025-05-22 來源:紫荊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微信圖片_20250522152003

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SEF)創辦於1950年,每年在美國不同城市輪流舉辦,是全球規模最大、最高等級、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青少年STEAM競賽,今年已進入第75屆。每年吸引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000名中學生參加。參賽者均需從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區域賽晉級,方能躋身全球總決賽。一等獎及二等獎得主更有機會獲「國際天文學聯盟」推薦,以個人名字命名小行星,成為“星之子/星之女”!過去20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誕生近20位“星之子/星之女”,成績位居全球前列!全球有20多位諾貝爾得獎者過去曾於ISEF中獲獎,足見賽事已經成為青年科學家的搖籃。

推動STEAM教育是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香港要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極需培育一大批高質素的科技創新人才,推動官-產-學-研-商的有機結合。有見及此,過去十多年,特區政府教育局一直委託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組織在創科方面有傑出表現的學生,組成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隊參加全球最大型的創科及發明大賽,讓香港學生在國際舞台上盡顯所長。

今年,由特區政府教育局資助機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委託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負責組織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隊參加“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2025”。為做好是次參賽籌備工作,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於去年12月24日舉行了“國際科學比賽2025香港賽區選拔賽”,邀請了9位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先從報名的80個項目(來自34間本地學校和8間國際學校)中,選出17個項目進入決賽。再經過嚴謹的決賽程序,甄選出4個項目(來自4間學校、7位學生)參加“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2025”。

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隊代表隊於2025年5月10-16日在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參加第75屆“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2025”,向國際社會展示香港STEAM教育的成果。參賽類別涵蓋數理機械、化學、材料科學、機器人、智能機器、人工智能、生物技術、轉化醫學等20多個不同組別。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2,000名參賽者進行了緊張激烈的角逐和交流。最終,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隊不負所託,榮獲1項二等獎(能源:可持續材料與設計組別)及1項四等獎(嵌入式系统組別)的佳績,為港爭光!

主辦機構-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總幹事蘇祉祺博士BBS, MH, JP致歡迎辭時,首先向所有參賽和獲獎同學以及他們的校長、老師、家長表示熱烈祝賀!蘇博士強調,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ISEF)是全球規模最大、最權威、最具影響力的青少年STEAM競賽。全球有20多位諾貝爾得獎者過去曾於ISEF中獲獎,因此,是項大賽被譽為“全球青年科學家的搖籃”。按以往做法,一等獎及二等獎得主有機會獲“國際天文學聯盟”推薦,以個人名字命名小行星,成為“星之子/星之女”。過去20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誕生近20位“星之子/星之女”,成績位居全球前列!足見香港STEAM教育成果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實在是香港教育界的光榮,為香港帶來正能量!

蘇博士表示,推動STEAM教育是香港特區政府的施政重點之一。香港要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除了創人才之外,更需要培育大批本地科創人才,推動官-產-學-研-商的有機結合。有見及此,過去近二十年,特區政府教育局一直委託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組織在創科方面有傑出表現的香港學生,組成“香港代表隊”參加全國及全球最大型的創科和發明大賽,讓香港學生在國際舞台上盡顯所長。今年由特區政府教育局資助機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委託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負責組織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隊參加第75屆“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結果,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隊再創佳績,榮獲1項二等獎及1項四等獎,為港爭光!同學成功的背後,除了個人不斷努力之外,還有評判、導師及家長給予的支持和鼓勵,更離不開特區政府教育局、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支持。蘇博士特別向他們致以衷心感謝。

 委託機構-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博士致辭時,對香港學生在“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2025”再創佳績給予充分肯定。黃金耀院長表示,今年是首次由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委託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舉辦一系列大型科創大賽,以及組織香港代表隊參加多項全國及全球最大型的科創大賽,包括“再生元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學苑也委派了兩位同事跟随香港代表隊前往美國觀摩是次大賽。我自已也是“國際賽-香港賽區選拔賽”的其中一位評判,見證了今年各參賽項目的素質。今年香港參賽學生的科研能力都非常高,因此對今次再創佳績也充满信心。今次的成績,印證香港多年來在發掘和培育青年創科人才方面已經取得顯著成效。他感謝特區政府多年來在培育資優學生尤其是STEAM教育方面的持續投入和支持!黃博士勉勵同學,科學研究無止境,期望得獎學生能以謙卑的心,再接再厲,在未來的科研道路上突破界限、持續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為香港創科產業發展貢獻力量,造福社會。

來自中華基金中學的戴楚烽同學和葛坦倞同學,憑著“Dual Functional Catalyst for Green Hydrogen Production”榮獲“能源:可持續材料與設計組別”二等獎。他們感恩自己能夠在國際級的比賽中獲得佳績,並表示在參賽過程中克服了許多挑戰,從而增強了團隊合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次實驗都讓他們收穫了寶貴的經驗。這個獎項不僅肯定了他們的努力,也激勵他們繼續探索未知世界,在創科路上繼續努力。

另外來自香港法國國際學校的樊銘澤同學以“Spherical Robot Based on Double-Pendulum Drive System: Structural Design and Motion Control Function Research”項目榮獲“嵌入式系统組別”四等獎。樊同學認為代表香港參賽的過程不僅僅是一段重要經歷,更是一段開闊思維和啟發靈感的旅程。他感恩能與眾多菁英學生一起參與這項意義非凡的大賽,並感激香港代表隊的工作人員在整個比賽過程中給予的指導和協助,以及父母和老師一直以來的支持!

其他的參賽者雖然未獲大奬,但均表示此行獲益良多,既擴闊了視野,又激發了科研靈感,更能與世界各地的科創菁英交流學習、建立友誼,終身難忘!希望在未來繼續投身創科事業,為香港創科貢獻力量。

來源:紫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但紅玲 校對:黃沛臻 監製:廖國良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