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研發機械人切膀胱瘤-紫荊網

香港中文大學研發機械人切膀胱瘤

日期:2025-05-23 來源:大公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與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去年12月開始利用自行研發的全柔性雙臂內鏡手術機械人系統,進行輔助“經尿道膀胱腫瘤整塊切除術”(ERBT),屬全球首創。

中大至今已利用機械人為八名患者切除整塊膀胱腫瘤;初步研究數據顯示,腫瘤切割面更精準,比傳統儀器更容易完成手術,能減少膀胱壁穿破,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膀胱癌是其中一種泌尿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是全球十大常見癌症之一。中大醫學院去年證實,與傳統手術比較,ERBT能顯著減低膀胱癌患者的復發風險。

柔性機械雙臂配合內窺鏡

中大研發的全柔性雙臂內鏡手術機械人系統,設有兩隻柔軟細小的機械臂,直徑2.8至3.5毫米,一邊是夾起切除組織的鉗,一邊是雙極電動鈎,配合醫學用的內窺鏡,醫生可利用筆狀操作桿,遙距控制內鏡機械臂進行腫瘤切除,整個手術需時約10多分鐘。

研究團隊表示,至今已完成八宗手術,首六宗均沒有顯著併發症。過往傳統膀胱腫瘤切除手術存在穿孔及出血風險,要求外科醫生有較高的專業水平。新系統有助年輕醫生加快學習,縮短患者等候手術時間。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泌尿外科組副教授趙家鋒表示,病人多數一兩天內已回家,“(傳統手術)相對技術難度較高,醫生要學習到較有信心進行,可能要做30至50個案例,才能較獨立有信心去做;而有新儀器、機械人內窺鏡輔助,醫生用兩隻手,而非一隻手,做整塊切除技術更容易掌握。”

系統研發團隊成員之一、中大工程學院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郭嘉威表示,“柔性機械臂的特質真的是柔軟,它的抓取及電刀的手臂方面,都做了特別設計,減低刺穿風險。亦在人體工學方面,比如是放置刀片在鏡頭,整個鏡頭一起動,推動鏡頭時很易用刀推穿了組織,及雙手可放平做手術時,整個視野角度都很不同。”

料可治子宮及膽管等病

郭嘉威表示,該創新系統適用於頗多病例的內鏡腔內手術系統,可直接兼容不同的商用內窺鏡系統,方便應用於多個專科的內鏡手術,未來預計可拓展到消化道、子宮、膽管疾病等其他需要高精準度及低創傷性的治療範疇。

來源:大公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但紅玲 校對:黃沛臻 監製:廖國良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