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曉輝
5月22日,“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在香港會展中心盛大開幕,160餘件嶺南畫派經典作品跨越百年時空,為香港市民帶來一場藝術盛宴。此次展覽不僅是廣東美術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粵港兩地文化血脈相連的生動體現,為大灣區文化藝術交流樹立了良好示範。
粵港共築文化交流橋樑,是此次展覽的深層意義。嶺南畫派自誕生之初便與香港淵源深厚,高劍父、關山月等大師的作品既扎根傳統,又勇於創新,恰如香港這座城市的精神寫照。廣東美術百年來的發展歷程,從“洋畫運動”到當代創新,展現了中華文化兼容並蓄的氣度,而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之地,長期以來為嶺南藝術家提供了創作沃土與國際舞台。兩地文化交融的歷史,正是“一國兩制”下香港獨特優勢的縮影。此次展覽由粵港政府部門及文化機構聯合主辦,更體現了兩地文化合作的制度性突破,為大灣區共建人文灣區提供了實踐範本。
展覽讓觀眾深刻感悟粵港同氣連枝的深厚情誼。嶺南畫派“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藝術主張,與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定位高度契合。百年來,無論是抗戰時期藝術家們以筆為戈的救國情懷,還是改革開放後兩地美術教育的互動共進,都印證了粵港文化始終同頻共振。展廳中,一幅幅作品不僅傳遞着中華美學精神,更承載着兩地人民共同的文化記憶。這種根植於歷史的情感紐帶,正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最堅實的人文基礎。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展覽緊扣“其命惟新”主題,既回顧歷史,更啟迪未來——在香港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文化藝術應當成為弘揚愛國精神、凝聚社會共識的重要載體。期待兩地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文化合作,讓大灣區不僅是經濟高地,更成為彰顯中華文化自信的精神家園。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環保從業員總會主席,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