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儀:“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對未來大灣區發展文創具深遠意義-紫荊網

陳雪儀:“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對未來大灣區發展文創具深遠意義

日期:2025-05-23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陳雪儀

筆者(左一)在展場進行導賞

“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展覧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廣東省文聯、紫荊文化集團聯合主辦,展出超過160件廣東美術百年作品展,通過藝術的媒介,呈現粵港文化同源,為未來大灣區文藝共同努力,展開新一頁、新的篇章!

當回到400多年前,利瑪竇帶來的歐洲繪畫,埋下了東西方藝術結合的種子,到了1887年,廣東的李鐵夫赴美國學習油畫。之後,赴歐美和日本習畫的廣東畫家漸多。如馮龬百、關良、林風眠等,著名者達五、六十人。他們大部分除了活躍於廣州及港澳外,也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從事創作和教學,對中國油畫和現代藝術發展有顯著貢獻。

(左)關良的《京劇人物》;(右)李鐵夫《盤中魚》

例如李鐵夫《盤中魚》,採用西方古典寫實主義的光影處理,魚身的鱗片、水漬、盤子的反光均刻畫細膩,體現對物體真實質感的追求。筆觸輕重有致、色彩層次豐富,也融入東方意蘊,如背景大面積單色處理,近似中國畫的留白,而非西方靜物的繁復堆砌。

在關良的《京劇人物》中,學習馬蒂斯、畢加索的變形手法,注入中國文人畫的“寫意”精神。並且重在“神韻”而非“似與不似”,作品直接繪畫出京劇的表演感覺,以現代主義的自由筆觸,激活了傳統戲曲的生命力,體現其創新性!

此外,20世紀初,以革新傳統中國畫為宗旨,融合中西藝術技法,主張“折衷中西,融匯古今”,形成獨具特色風格的“嶺南畫派”,其創始的代表畫家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

當欣賞高劍父的《飲馬渡關圖》作品時,感受畫家突破傳統山水畫“摹古”程式化的陳陳相因,題材及表現方式都展現新時代的精神。如採用西洋焦點透視,把重點放在關口與馬匹上,不同於傳統山水“三遠法”的散點透視,並在渲染技法上既繼承了中國傳統水墨的筆墨韻味,又吸收了西方光影、透視和色彩表現方法,通過墨色濃淡變化表現光影的朦朧效果,呈現物象的立體感,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語言。

此外,深受嶺南畫派革新思想影響的趙少昂,他的《荷花》充分展現了嶺南畫派“融匯中西、形神兼備”的藝術特色。他筆下的荷花既有傳統文人畫的筆墨韻味,又融入西畫的光影與色彩技巧,且用色鮮艷大膽,且背景留白,突出主體,營造“空靈”意境,另外,蜻蜓翅膀的透明感,均以細筆精微刻畫。整體上形成清新靈動、雅俗共賞的風格。

其實,趙少昂是其二戰之後,來自神卅大地的“南來文人”及藝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充滿了使命感,在香港推動了嶺南畫派,傳承中國文化藝術作出貢獻,把擁有多元文化匯合的香港擦出獨特的火花!甚至配合當時經濟、政治及經濟等各方面發展的影響,造就出七、八十年代獨特的香港傳奇!

至今,岭南画派影響當代畫家,如李勁堃的《千年结》,融合了歷史哲思與東方美學,展現了嶺南畫派在新時代的創新探索。另外,林藍的《嶺南風情》,她的創作既對嶺南自然風物的細膩刻畫,也對廣府人文精神的詩意表達!

筆者以導賞員身份帶領觀眾欣賞今次的展品,特別當欣賞到一系列的木刻版畫,呈現出強烈的表現主義風格,如1936年黃新波的版畫《魯迅遺容》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重要作品,這幅作品奠定了中國現代版畫“以刀代筆、以黑白色調喻示時代”的創作方向,成為抗戰時期批判現實主義美術的先聲。作品不但繼承了魯迅提倡的“為人生而藝術”的傳統,更通過版畫的複製性,並悼念魯迅“立人”、“救國必先救精神”等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今次的展期到6月2日,期待更多的市民大眾到香港會議展覽中心3B展覽廳欣賞展品,為未來發展大灣區的“其命惟新”,在傳統中求變,在變革中延續的核心精神!

(作者係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主席,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博揚 校對:劉雨桐 監製:張晶晶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