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後兩次帶團訪問中東,最近的一次更創先河攜內地和香港企業促成三方簽署多項備忘錄。先後兩次隨園赴中東擴商機的香港善水資本暨匯達交通主席張堃近日接受記者訪問,談香港氫能巴士在中東應用的潛力。

作為全球公共交通使用率最高的城市,香港市民超過90%的日常出行都依靠公共交通。經管香港新巴城巴士數百條路線的匯達交通,近年來氫能轉型積極,加氫站及氫能巴士均已順利投入服務,力爭讓香港成為世界領先的零排放交通技術中心。
張堃受訪時透露,2023年首次随行政長官出訪後,同年11月已經為阿聯酋提供了該國首批三輛氫能巴士,試運行超過18個月。

為何在電車崛起的時代,氫能巴士在中東會有市場呢?張堃向記者科普:“氫能巴士的優勢在於加氫時間與加油時間相當,續航能力非常出色。中東的夏天比香港還熱,要求車輛啟動後15分鐘內將車內溫度從40多度降到20多度。在這方面,電動巴士相對比較吃虧。
香港和內地企業拓展中東,勢在必行,那麼兵家必爭的富饒之地,為何會選擇香港的减排服務方案呢?
“一個技術或座品能在香港成功落地,證明能够符合國際最高標准。“張堃一向話概括了香港的優勢,“中東國家希望引進的技術必須是國際最先進的,必須符合國際最高標准,而香港在消防、安全等各方面,都接軌國際。
這次行政長官帶內地企業的安排,發揮了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張堃從三方面總結此次行程的強大後續效應。
首先是香港與中東企業的合作,為內地企業“出海”提供示範場景,“當內地企業在當地談判時,對方提出某些條件,這個條件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國際慣例?這時香港企業就能提供增值服務。”

其次,此次行程也是雙向增進了解的過程。訪遍海灣國家的張堃觀察到,雖然中東國家與香港和內地接觸不算多,但他們都知道內地製造業和工業發展迅速,而中東國家提出了不同的願景計劃,核心都是實現產業多元化,這恰恰與內地企業“走出去”尋找新市場的需求高度吻合。
第三方面,經過两次高層團訪問,無疑加深了中東企業落地香港的興趣。張堃透露,中東的主權基金基本上每隔幾個月就會來香港考察,開始在香港和內地招募人才、建立投資團隊。“他們認為香港是一個很好的落腳點,以香港作為‘橋頭堡’落地後,無論是進入內地還是拓展到東南亞,香港都能提供很好的優勢。”
香港、內地攜手的中東出海經驗,同樣適用於其他地區。
目光投向全球的張堃在妥訪時表示,電動巴士在非常炎熱和非常寒冷的地方都不太適用,相比之下,氫能巴士在全球很多地區更受歡迎,特別是中東這麼炎熱的地方,或是北歐等寒冷地區。
〝除了新能源巴士外,下一個發展方向就是智能出行和自動駕駛。”張堃展望公共出行的末來,全球公共交通和運輸業都面臨著人手短缺的長期問題,如果自動駕駛技術發展成熟,將能有效缓解人力資源方面的壓力。
據了解,城巴已經在科學園內運營一條無人駕駛穿梭巴士路線,這是香港首條此類路線。“如果未來政府能制定明確的開放道路無人駕駛測試政策,我們非常樂意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