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灣區:東莞樟木頭《粵食記》主題分享會回顧 -紫荊網

聚焦大灣區:東莞樟木頭《粵食記》主題分享會回顧

日期:2025-05-27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紫荊雜誌(記者彭彥)5月26日東莞報道:那些說不出口的思念,在一席飯菜裡悄悄浮現。2025年5月25日,由東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指導,東莞樟木頭“中國作家第一村”公共服務平台主辦,花城出版社、東莞市樟木頭鎮宣傳教育文體旅遊辦公室、東莞市作家協會協辦,東莞市文化產業發展促進會、東莞市樟木頭鎮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東莞市樟木頭鎮作家協會、東莞市樟木頭鎮官倉社區、中國作家第一村文學駐創空間·莞、東莞市樟木頭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東莞市樟木頭鎮文化服務中心、東莞圖書館樟木頭分館、東莞三正半山酒店支持的《粵食記》主題分享會,在東莞樟木頭“中國作家第一村”的泊·文學書店舉行。

這是一場關於食物、記憶與人情的靜水流深的交流。作家三生三笑攜她的代表作《粵食記》現場分享,花城出版社編輯李謂、駐村作家莫華杰參與交流。圍繞“舌尖上的嶺南記憶”,三位講述者將食物、文學與現實生活交織在一起,一同回望嶺南餐桌上那些日常卻不可替代的滋味。

他們這樣說

作家三生三笑說:

“感謝中國作家第一村給我分享的機會。東莞是隱藏的美食天堂,燜鵝山雞水庫魚,涼茶甜品鹹姜水,這裏的市井巷陌之間,時時處處,充滿了人情味。我寫《粵食記》,是出於一個吃貨對美食的熱愛,更想留下關於‘吃’的感情和記憶。尤其感動於活動中遇到的‘野生’讀者,那些路過買書卻被內容吸引的人,是我堅持創作最大的動力。”

花城出版社編輯李謂認為:

“《粵食記》突破了網絡文學慣有的‘爽感’,實現了現實的文學關懷。它關心文化傳承,以主人公麥希明為代表的新派粵菜人群,探索形意兼備的融合之道;它也描繪個體奮鬥與成長,講述一代人從廚房出發的生活努力。每一道菜背後,都是一段社會的縮影。”

莫華杰則將《粵食記》視作“人間百態的溫暖道場”:

“每一道菜,都是一次記憶的回顧。它讓我們看到小人物如何在衣食住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即便時代浪潮再大,也衝不走那份味覺與情感的依存。當食物成為情感載體,美食與城市溫度交融,文學才真正落在了土地上。”

一場有溫度的相遇

活動現場設置了“粵味留痕”打卡區,由樟木頭三正半山酒店提供地道粵式美食,供讀者現場品味。同時,讀者還可在打卡區寫下自己最喜愛的粵菜菜名,貼在背景板上,留下屬於自己的“餐桌印記”。

籤售環節,三生三笑一一為讀者簽名,迴應他們關於“吃”與“寫”的提問。

不只是一本書的分享會,更像是一場用粵菜串起的相互確認——我們都曾經熱愛過某一種味道,也曾在它之中,留住一段人生。

在這座小鎮的書店裏,我們聽見食物以外的聲音。那是故事、身份、情感、時代的共鳴。一頓飯或一段文字,終歸落在人的身上。這一席“粵味”,謝謝你來赴。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可熠 校對:王珍妮 監製:蘇藝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