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將為香港注入新經濟動力,明日(29日)舉行的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立法會互動交流答問會,加快北都區發展是焦點主題之一。北都區劃出大量創科用地,能活用本港優勢打造“南金融、北創科”格局,再結合深圳科技力量產生協同效應,加上區內設立大學城,更可全面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發展。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下稱河套園)是焦點中的焦點。河套園首三座大樓已落成,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近日提到,今年下半年河套園將有首批來自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等支柱產業的企業進駐及營運,會推動港深兩園聯動,支持人員、物資、資金、數據的自由流動,形成高端科創人才聚集效應,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河套合作區是灣區重大合作平台,由香港園和深圳園以“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理念共同構建而成。位於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佔地約87公頃,由西至東分兩期發展。特區政府去年底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提出要循四大方向力推河套園的發展,包括:1)打造世界級產學研平台;2)建設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試轉化基地;3)營造全球創科資源匯聚點;4)開闢制度與政策創新試驗田。
首期發展總樓面面積倍增
河套園第一期首三座包括8號及9號濕實驗室大樓及11號人才公寓大樓已建成,而第一期發展總樓面面積也倍增至100萬平方米。李家超指出,園內將在未來數月迎來首批支柱產業租戶進駐,正式進入營運階段,香港會利用好高度國際化和集聚國際高端人才的優勢,把河套園打造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的橋頭堡、高端成果的示範田和孵化器。
事實上,管理河套園的港深創科園公司去年已率先宣布與首批約60家分別來自內地、香港及世界各地的國際企業、大學及研究機構啟動合作夥伴關係,當中45%來自生命健康科技、新能源和微電子等新興產業,其餘則包括頂尖大學、科研機構、加速器、孵化器和投資者等,其後又推進“一帶一路 ”協作,與哈薩克斯坦投資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創科園公司於4月底與美國輝瑞科研製藥落實合作框架,推動大灣區生命健康及醫療科技產業創新,涵蓋擴大生物科技人才庫、加快臨床試驗、產業孵化和加速計劃等重點項目。
李家超擔任主席的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督導委員會已就河套園的未來發展,指示各政策局和相關部門以創新創造精神,提速提效推動工作。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早前表示,河套園第一期另外五座大樓的建築亦正如火如荼進行,今年財政預算案也已預留37億元,加快完成園區第一期餘下的基建及公用設施。
選取合適地塊作私人發展
他提到,繼去年釋出第一期發展約5公頃用地後,即將轉移第一期發展餘下14公頃用地上的社區隔離設施至其他地方,並於今年內完成土地平整,以釋出地塊予創科園公司。創科園公司會於今年內選取合適地塊徵求私人發展計劃,借助市場力量加快發展。
至於第二期發展的詳細規劃工作,亦會在今年內完成。孫東強調,河套園的發展方針清晰,下一步重點就是速度,特區政府會全力全速落實河套園的兩個五年規劃,一個是到2030年第一期初步建成,還有就是到2035年整個河套園的創科生態基本形成。此外,會積極開展招商引資的工作,結合市場力量,和政府一起加速河套園發展,同時也要全力開展制度政策創新,要保證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四流”便捷跨境流動,發揮河套園“特區中的特區”的優勢,向世界各地的重點創科企業展示足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