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启真
香港記者協會(記協)日前開記招,聲稱部分會員及其家人遭到稅務局查稅,並指稅務局認定的稅款與其自行申報的金額存在巨大差距,進而指責稅務局“不合理查稅”。在筆者看來,記協此等言行有漠視法治精神、尋求逃稅特權之嫌。行政長官李家超27日在行會前答記者問時也強調,任何團體若姑息助長成員犯法逃稅,嘗試向政府施壓,只會自曝其醜。
依法納稅是每位市民不可推卸的法定義務,無論身份如何,都必須履行相關責任。若有納稅義務人未能如實申報收入或漏交稅款,被稅務部門追查、補稅乃至依法處罰,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事實上,香港稅務局每年都會因市民遲交稅款或漏報收入而採取相應行動。據傳媒報道,僅在2022/23年度,局方因遲交稅款而發出的附加費追繳通知書就多達252821份;而因涉嫌故意漏報稅款而遭到檢控、定罪的案例也並不鮮見。記協會員被查稅,說明稅務局正在依法履職;但記協卻藉此大肆渲染,似乎暗示其成員應享有某種“不被查稅”甚至“不納稅”的特權。這種邏輯不僅荒唐,更是對廣大依法納稅市民的極大不公。
同時,若記協會員對稅務局的評定存有異議,完全可依據法定程序申請複覈,或通過司法途徑去解決。但記協卻選擇召開記招,試圖用輿論施壓和情緒化的方式作辯護。如此一“鬧”,既是心虛的表現,也暴露出其妄圖凌駕於法律之上的傲慢。
更值深思的是,記協相關會員為何會漏報收入,以至於與稅務局認定的應稅金額存在“巨大差距”?這些漏報收入究竟來源於何處?是否涉及某些不可公開的“黑錢”?是否與某些境外敵對勢力相勾連?這一連串問號,足以引發外間合理懷疑。
記者一向被譽為“第四權”“社會良心”,肩負監督社會、傳遞真相的崇高責任。但香港記協多年來以新聞自由之名大搞政治操弄,早已偏離正軌。包括今次在會員被查稅問題上大做文章、變相施壓,其圖謀一定不會得逞。畢竟,任何行業、團體及其成員都沒有因私利而逃稅、逾越法律底線的特權。
(作者為香港山東社團總會副秘書長、濟南市政協委員、香港華菁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