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珮儀(中六)
炙熱的陽光灑落在地上,影子如影隨形。它們就像人生中的樂觀與悲觀,永遠相伴卻又截然不同。當陽光直射時,影子蜷縮在腳下;而當夕陽西斜,影子卻被拉得悠長——這恰似人生的境遇:站在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同樣的困境會呈現截然不同的面貌。在茫茫人生旅途中,有登頂的喜悅,也有墜谷的黯然。悲觀者看見深淵便止步不前,樂觀者卻在懸崖邊尋找落腳的岩縫。不同的價值觀,往往決定了我們是困於迷宮,還是找到出口。
擁有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是人生低谷時最好的良藥。《行路難》把李白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體現得淋漓盡致。當時李白被朝廷貴族排斥,“賜金放還”,政途失意,錢財散盡,靠友人接濟。這般際遇足以摧毀常人的意志。然而詩仙卻在酒杯與墨硯間,將苦澀釀成了絕世佳句,勉勵自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突顯了他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對遠大理想的執著追求和實現願望的堅定信念。為何樂觀能成為心靈良藥?因為它改變了我們看待困境的方式。當人生齒輪轉動時,難免會有“卡住”的時刻,若添加適量的潤滑油,會使它更加順暢。而潤滑油正是“樂觀”的思想態度。適當的正面鼓勵,讓我們用另一種方法看清楚事情的本質,從而找到根源解決問題,將絆腳石墊成踏腳階,從而使齒輪更順速轉動。
然而,與之相對的悲觀態度,往往會使困境雪上加霜。南宋詞人李清照的際遇恰成鮮明對照。北宋破滅,逃難至南方,在顛沛流離中失去丈夫,更眼睜睜看著畢生收藏在戰火中散佚殆盡。她因為環境和事物的改變感到悲傷,“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句詞將她的愁緒展現得淋漓盡致。“怎一個愁字了得?”也說明了她心中的愁緒未解。她的文筆優美,但反復描寫當下抑鬱的情感,如同在傷口上灑鹽,令自己更加迷失在悲傷的迷霧中,如同給人生的齒輪澆灌鹽水,加速其鏽蝕——當我們只執着於失去的,便看不見眼前所擁有的。這便是悲觀的壞處。
誠然,陽光與陰影本就相輔相乘。我們應效仿李白將樂觀化為火把照亮前路,又應像李清照那樣以悲觀為鏡鑒審視現實。當我們學會在適當的時候點燃希望之光,在必要的時候正視陰暗角落,就能培養出一種“韌性樂觀”——這不是盲目的一味積極,而是深知生活艱難卻依然選擇前行的勇氣。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我們無法阻止困難的到來,卻有選擇面對困境的方式。當我們學會在樂觀中保持清醒,在悲觀中看見希望,便能修煉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豁達心境,用豁達調和苦澀。最終在光與影的交織中,譜寫出獨屬於自己的生命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