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疼≠老了!3個誤區不可不知!-紫荊網

膝蓋疼≠老了!3個誤區不可不知!

日期:2025-07-04 來源:北青網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許多老年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膝蓋一疼,就覺得是“年紀大了,正常現象”,於是默默忍受,直到行走困難才就醫。

北京東城中醫醫院骨傷專家表示,疼痛並非衰老的必然結果,科學干預可以幫助延緩退化。

三大認知誤區,你中招了嗎?

一、年紀大了膝蓋痛是正常的,忍忍就好

許多人認為,膝關節疼痛是衰老的自然現象,無需治療。然而,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警報,放任不管只會加速軟骨磨損,最終可能導致關節變形,甚至需要置換手術。

正解:膝關節炎雖是退行性疾病,但早期干預(如中醫調理+肌力訓練)可有效延緩退化,維持正常活動能力。

二、多補鈣就能解決關節問題

不少老年人一遇到關節痛,就拼命補鈣、喝骨頭湯,但膝關節疼痛的根源往往並非缺鈣。

冷知識:骨質疏鬆與骨關節炎之間有什麼區別?

骨質疏鬆(需補鈣):表現為全身骨痛、易骨折。

骨關節炎(軟骨磨損):表現為關節僵硬、活動痛。

真正需要的:補充軟骨營養,同時結合中醫活血化瘀法,改善關節微循環。

三、痛了才治,不痛就不用管

許多患者在疼痛緩解後便停止治療,殊不知軟骨仍在持續磨損,炎症可能並未完全消除。

針對骨關節疼痛,東城中醫醫院骨傷科為大家提出中醫“治未病”策略:

疼痛期:針灸、中藥,活血止痛。

緩解期:艾灸、導引術,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為什麼膝關節疼痛會反覆發作?

隨着年齡增長,關節軟骨逐漸退化,但不良生活習慣會加速這一過程。

中醫認為,膝關節疼痛是“本虛標實”:

病根(本虛):肝腎不足,氣血虧虛。

誘因(標實):風寒濕邪侵襲,氣血瘀滯。

現代醫學也證實,久坐不動、過度負重、受寒等因素都會加重關節負擔,導致疼痛反覆發作。

中醫治療方法

急性疼痛期:可選用針灸,活動受限時可辨證採用中藥熏蒸,幫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鞏固調理期:三伏天穴位貼敷。

此外,中醫強調“防治結合”:

未病先防:日常可做“坐姿抬腿”鍛鍊,增強股四頭肌力量。

既病防變:早期針灸+中藥,避免病情惡化。

愈後防復:飲食調理,如腎虛型用杜仲核桃粥,痰濕型選薏仁赤小豆湯。

專家提醒:出現這些症狀,及時就醫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則提示病情可能已超出自我調理範圍,應儘快就診:

靜息痛持續超過1周;關節明顯變形;夜間疼痛影響睡眠;伴隨異常發熱。

來源:北青網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江心雨 校對:孫藝寧 監製:姚潤澤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