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50處公共設施現四大不足-紫荊網

南區50處公共設施現四大不足

日期:2025-07-04 來源:地區報《港紙》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香港人口老化加劇,無障礙設施需求迫切。民建聯南區支部聯同立法會議員陳學鋒,今年3月至5月實地調查南區50處公共設施,發現四大不足地方,促政府盡快改善,落實“無障礙=無阻礙”的平等出行權。

警示線剝落、引路帶斷裂

影響視障人士出行

據調查顯示,無障礙標示缺失為最大不足,佔44%。報告指出,如田灣邨樓梯警示線因長期未檢修而模糊脫落,增加長者絆倒風險;鴨脷洲風之塔公園閘門出入口缺乏觸覺引路帶,致視障者進出面臨困難。

南區區議員李嘉盈建議:“應對現有觸覺引導路徑實施每季度清潔,並添加反光條以提升夜間能見度,降低事故風險;使用高防滑材料重新鋪設路徑,並將其延伸至主要路線,與南區無障礙交通網絡整合,打造全面的無障礙系統。”

斜道超標、的士站狹窄待優化

行人通道與斜道安全性為第二大不足,佔30%。特別提及石排灣一處斜道坡度達1:8,超出安全標準1:12,雨季易使行人滑倒。而街道樹根頂起地磚的問題使輪椅通行受阻,增加了通行的危險性;另有商場為商業發展而封閉無障礙通道,迫使“輪椅族”繞行危險路段。

交通接駁優化問題為第三大不足,佔18%。包括區內部分巴士站接駁處缺斜道及扶手、的士站不足3米×4米安全空間,乘客需冒險在行車道上下車。

南區區議員張偉楠建議﹕“應加裝可拆卸斜道,以改善通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並重新規劃的士區,增設無障礙過路燈和優先停靠位,以保障所有乘客的安全和便利。或考慮引入“斜板式”的士車款便利輪椅使用者進出,減少上下車的困難,進而提升整體的公共交通服務質量。”

最後報告提及,升降機有待增加供應及改善維護。例如,田灣邨行人天橋急需加裝電梯,以節省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繞行或攀爬樓梯的時間;石排灣升降機故障頻繁,當局應加強維護。

來源:地區報《港紙》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郭孟琦 校對:孫藝寧 監製:姚潤澤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