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启真
在香港國安法實施5周年和香港特區成立28周年之際,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發表了題為《堅定篤行 團結奮進》的港澳平署名文章。它系統總結了香港回歸祖國28年特別是近幾年所取得的成績,也深刻啟示了推動由治及興需把握的大方向。
2023年以來,香港經濟展現出強勁的復蘇態勢,GDP已連續9個季度實現增長,傳統“三大中心”地位更加穩固;截至2024年,香港管理資產總額接近4萬億美元,未來有望超越瑞士成為全球最大跨境資產管理中心;創新驅動發展表現卓越,初創企業數量屢創新高,技企不斷落地,其數字競爭力升至全球第七……文章中列出的連串佳績表明:香港作為亞洲國際大都會,外界對其未來發展的信心正進一步增強。
必須指出,這些耀眼成績背後離不開香港國安法的保駕護航。作為法律界一員,筆者更深切感受到該法的獨特價值。它實施5年來“一法定香江”,同時也體現了法治建設之核心理念“平衡”。
從制度設計層面,香港國安法深受中華傳統文化思想“和為貴”和現代治理理念“發展是硬道理”的影響,把安全與發展的辯證關係“立”了起來。在強調國家主權與安全的同時,香港國安法通過法律規範、制度設計和高質素的執法及審判,確保了社會穩定與經濟活力“雙贏”。例如,在涉及國家安全的案件中,特區執法部門、司法機構充分尊重本港法治傳統和人權保障,恪守“無罪推定”等法治原則,有助維護法治核心價值和良好營商環境。從實際效果來看,這種“守護性”立法與執法模式,為經濟發展不斷注入新動能,也成為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動態平衡”的全球性範例。
相比之下,西方的“國家安全”理論和實踐仍深受“零和博弈”思維影響,因循“你死我活”邏輯。當中號稱“世界警察”的美國尤甚,對內對外“國安泛化”、濫施“長臂管轄”。比如美國政府多次以“國安”為藉口,對華為、字節跳動等中國科企實施全面封鎖,試圖阻止其參與全球供應鏈和技術競爭。但事實證明,這種基於恐懼和遏制的安全策略,非但沒有帶來真正的安全,反而破壞了國際經濟秩序,加劇了全球產業鏈的分裂與混亂。近年全球化進程接連遇挫,當此之時,香港特區的發展經驗無疑值得借鑒。
從立法到實施,香港國安法5年的成功實踐雄辯地證明:維護國家安全與保障繁榮發展絕非對立,而是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展望未來,只要沿著這條符合自身實際的道路篤定前行,香港定能在高水平安全基礎上實現高質量發展,續寫“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新華章。
(本文作者係法律專業協進會副會長、香港山東社團總會副秘書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