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由民政事務總署主辦的“觀塘社區協康關愛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嘉年華”於7月6日在觀塘社區中心禮堂隆重舉行。活動現場洋溢著喜慶氛圍,前觀塘區議會主席陳振彬、立法會議員鄧家彪等嘉賓親臨主禮,與市民共同分享回歸喜悅。此次嘉年華旨在凝聚社區力量,傳遞關愛精神,而其中由香港保定海外聯誼會精心打造的捏面人非遺攤位,更成為全場焦點,引得讚歎連連。

在嘉年華熱鬧的海洋中,香港保定海外聯誼會的捏麺人攤位前人頭攢動,不同年齡段的市民圍得水泄不通。白髮長者眼中泛起懷舊的光彩,興奮地向孫輩講述童年記憶;稚嫩孩童則踮起腳尖,目不轉睛,驚歎於小小麺團幻化出的神奇世界。許多家庭更是全家上陣,親手體驗,揉捏搓撚間歡聲笑語不斷。參與家庭紛紛感慨活動寓教於樂、意義非凡。

一位年輕母親動情表示:“孩子第一次知道麺團能變出孫悟空和熊貓。這種傳統文化體驗比電子產品更讓他著迷!”另一位白发伯伯不停地拍照,说:“幾十年沒見這門手藝了,今天親眼見到這麼多形態各異、古今中外的人物造型麺人,一定要拍下來分享給家人!”

“捏麵人”又稱麺塑,是源遠流長的傳統民間藝術瑰寶,在香港亦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製作者運用揉、搓、擠、掀等精湛技法,將看似平凡的麺團賦予生命。彩色的麵團在巧手下瞬息萬變——憨態可掬的生肖動物、威風凜凜的傳統武將、叱吒風雲的哪吒漸次成型。這指尖上的藝術,材料雖簡,卻蘊含極高的藝術造詣與獨特的文化韻味,承載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與審美意趣。

香港保定海外聯誼會此次受邀參與,旨在以嘉年華為親民窗口,讓捏麺人這項擁有深厚歷史的非遺藝術深入香港社區,通過“手把手”的互動教學,成功點燃市民對傳統文化的熱情。活動現場,一位老奶奶親手製作卡通造型麺人感慨:“我要把‘熊貓’麺人带去英国,送給在那读书的孙女當回歸紀念禮物。小小麵團竟串起了親情,更連起文化認同。”這種寓教於樂、紮根社區的創新實踐,不僅使瀕臨式微的古老技藝重煥生機,更贏得市民廣泛共鳴與嘉賓高度評價。
小小麵團,塑出萬千世界;代代相傳,凝結民族智慧。捏麺人攤位在嘉年華的成功,印證了傳統非遺在創新表達下跨越時空的魅力。當孩童高舉面塑作品的笑靨與長者欣慰的目光交匯,一條承載文化記憶的情感紐帶已悄然織就,不僅為回歸慶典增添濃郁馨香,更在社區播下文化薪火相傳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