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8週年,7月1日至6日,由中國教育交流(港澳)中心主辦、紫荊雜誌社協辦、樂山市委市政府支持的“遊學神州”香港中學生四川歷史文化研學團成功舉辦。約100名香港東華三院所屬中學學生和老師代表前往四川研學交流,共同領略天府瑰寶的壯麗山河和歷史文脈。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楊凌,中國教育交流(港澳)中心主任鄭躍,紫荊雜誌社副社長黃曉華,樂山市副市長廖沂,四川省教育廳港澳台辦公室王拉沙主任等出席研學團開營儀式,見證川港青年以自然為課本、以文化為脈絡的深度對話。


武韻非遺,匠心傳承
研學團研學期間參觀大佛禪院武術基地,瞻仰“峨眉武術宗祠”供奉白猿祖師司徒玄空(創“峨眉通臂拳”)、白雲禪師(創“十二莊功”)等歷代宗師,通過兵器、拳譜近距離感受三千年傳承脈絡。同學們“以武悟禪,身心雙修”,不僅習得了峨眉拳法的剛柔之道,還通過禪武融合的獨特氛圍,體驗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核。

山靈野趣,石語地質
在自然生態猴區,同學們一起參與藏酋猴社會行為觀察課,沉浸式體驗“生態共生”。進入峨眉雪芽有機茶生產基地,同學們被層層疊疊的茶園與交錯共生的原始森林所吸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生態畫卷,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了可持續發展與生態農業的深遠意義。



佛韻禪宗,天府概覽
來到樂山大佛腳下,“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奇觀在此刻具象化。讓同學們與古人的喟嘆產生了共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立於岷江、青衣江與大渡河三江交匯處,樂山大佛以71米的巍峨之姿嵌入凌雲山壁。初見時,遠眺江面,大佛如一座山巒拔地而起,與山體渾然一體。乘船遊江時,視野豁然開朗:大佛雙目微垂,雙手撫膝,慈悲之態穿透千年風雨,而船行至佛腳處短暫停留,仰首間頓感人之渺小,讓每一個人都產生了敬畏之情。
踏入四川省博物館宏偉的大門,同學們彷彿開啟了一部厚重的巴蜀史書。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黃同學感歎:這裏不僅是文物的陳列館,更是時空的摺疊點,讓同學們得以與數千年前的輝煌文明進行一場無聲而震撼的對話。四川的文物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最生動的註腳。獨特的三星堆金沙文化、繁榮的漢文化、絢麗的少數民族文化、交匯的絲路文化,都在這裏交融共生,共同構成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圖譜。這讓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有了更直觀、更深切的理解。

熊貓家園,古蜀文明
踏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同學們彷彿走進了一個毛茸茸的童話世界,但這裏上演的,絕不僅僅是可愛的故事,更是一部關於生命奇蹟、物種保護與生態責任的恢弘史詩。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李同學表示:這次旅程,是一次充滿驚喜的科普課堂,更是一場觸動心靈的生態啓蒙。

隨團老師向主辦機構表示:從峨眉金頂的雲海到三江匯流的壯闊,香港學子帶走的不僅是研學手冊裡的地質筆記、茶禪手作,更是對四川歷史文化的認同。本次活動,充分響應了國家“港澳青少年內地研學”的號召,搭建起四川與香港文化交流的橋樑,加強了川港兩地的合作,助力培養“知國情、愛祖國、擔使命”的新時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