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熱捧 全固態電池離量產還有多遠?-紫荊網

資本市場熱捧 全固態電池離量產還有多遠?

日期:2025-07-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近段時間,多家企業公布了全固態電池的技術進展或量產時間表,相關概念在資本市場上的熱度持續攀升。截至7月8日,Wind固態電池概念指數近60日上漲了29.59%,部分成分股漲幅超100%。

什麼是固態電池,為什麼會被資本市場熱捧?作為最具潛力的“下一代動力電池”,全固態電池從“技術預想”走向“產業現實”到底還有多遠?

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先從使用液態電解質的傳統鋰電池說起。它的結構就像一個游泳池,兩頭是正極和負極,中間是電解液,鋰離子靠它來回遊動完成充放電,隔膜則是那層防水網。

傳統鋰電池在過度充電、撞擊、高溫等情況下,容易發生隔膜破損,導致內部短路。一旦短路,電池溫度會急劇上升,可能引發燃燒甚至爆炸。另外,從材料層面來看,傳統鋰電池已經接近其理論能量密度的極限(350Wh/kg),若通過增加正極載量、減薄隔膜等方法強行進一步提升能量密度,將會突破安全邊界,引發不可控風險。

相比傳統鋰電池,由於使用固體電解質作為鋰離子的傳輸介質,固態電池的熱穩定性更好,高低溫性能的可拓展性也更強,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強、體積小、壽命長等優點。

“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可以達到500Wh/kg甚至更高,充放電循環壽命超過1000次。”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軒高科”)固態電池研發負責人潘瑞軍說。

正是基於這一系列優勢,業界很早就開始了固態電池的研究。近年來,隨着新能源汽車規模快速擴大、新型儲能崛起以及低空經濟“起飛”,固態電池引發了全球在材料研發、專利布局和產業標準等維度的新一輪競爭,併成為重構新能源產業格局的關鍵技術制高點。

目前,美國、日本、韓國等傳統電池強國相繼出台了固態電池支持政策,設立了遠期戰略目標。我國也印發了《新型儲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快固態電池的研發應用,建立全固態電池標準體系,加速其產業化進程。

固態電池的發展狀況究竟如何?廣東新型儲能國家研究院有限公司電化學儲能研究所負責人王超告訴記者,當前已產業化應用的固態電池均為半固態電池,即電解質並非100%全固態,仍有約10%的液態電解質,其能量密度、安全性等性能相較傳統鋰電池並未實現跨越式發展。而全固態電池還處於技術突破和小規模上車驗證階段,企業的量產時間表多集中在2027年至2030年。

據悉,國軒高科日前發布的70Ah全固態電芯能量密度達到350Wh/kg,較去年提升150%,該產品中試線已形成0.2GWh產能,良品率達到90%,正同步設計年產能2GWh的量產線。豐田、寧德時代等企業則計劃2027年推出首代全固態電池,2030年量產第二代產品。

王超表示,界面接觸、熱穩定性及高成本等瓶頸,疊加適航認證與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使得固態電池全面商業化進程受到制約。他判斷,全固態電池將率先在低空經濟與高端消費電子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到2031年,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電池市場規模或達百億元級。航空動力領域,2025年至2027年,全固態電池的應用將主要聚焦於無人機場景,市場規模預計在50億元至80億元左右;隨着載人eVTOL逐步商業化,以及能量密度提升至500Wh/kg的鋰金屬電池的出現,2028年至2030年,固態電池的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300億元;長期來看,市場將擴容至千億元級。

潘瑞軍也認為,全固態電池實現量產落地還需要解決三大問題。首先,硫化物電解質材料目前還不成熟,價格昂貴,影響它的大批量生產,接下來,如何將硫化物電解質的材料成本降下來是關鍵;其次,如何把電芯在低溫、低壓工況下的倍率和循環性能提上去;此外,需要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在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把硫化物電池的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的特點發揮出來。

綜合來看,未來5年既是全固態電池技術突破的關鍵攻堅期,也是產業鏈生態的戰略整合期。王超說,作為新型儲能領域的國家級創新平台,國家新型儲能創新中心將匯聚創新資源,組織跨學科協同攻關材料改性、界面工程及規模化製備技術,形成全固態電池的材料、電芯、系統集成試驗製備能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為產業鏈上下游科創企業,提供中試驗證與檢測以及供電網環境下的實證服務。

來源:經濟參考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安濤 校對:李天源 監製:張晶晶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