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輝:新皇崗口岸新通關模式落地 制度創新加速大灣區融合進程-紫荊網

林曉輝:新皇崗口岸新通關模式落地 制度創新加速大灣區融合進程

日期:2025-07-09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文|林曉輝

新皇崗口岸預計明年投入使用,將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通關模式,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員往來按下加速鍵。據近日接連由特區政府官員公布的最新資訊,新皇崗口岸通過制度創新,通關時間將從30分鐘壓縮至5分鐘,日均20萬人次和1.5萬車次的吞吐量設計,展現出特區政府推動大灣區要素流通的決心。

此次通關模式改革的核心價值,在於突破了傳統“兩地兩檢”的物理與制度隔閡。旅客僅需一次排隊、一次查驗即可完成兩地出入境手續,這種“北上用回鄉證、南下用身份證”的安排,既尊重了“一國兩制”原則,又通過技術手段實現了數據互通。參照澳門與內地合作的成功經驗,預先登記制度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為高頻跨境人員構建了無縫銜接的通關通道。

從區域發展視角觀察,24小時運作的純旅檢口岸定位精準契合大灣區“晝夜不息”的經濟活動特徵。相較現有的口岸設施,新皇崗口岸每日1.5萬車次的處理能力,將有效緩解深港交界地帶日趨緊張的交通壓力。更值得關注的是,這種制度創新具備可複製性,蓮塘/香園圍口岸的規劃跟進,預示着跨境通關便利化將形成網絡效應。

制度創新帶來的效率提升,本質上是在重構區域資源配置方式。當跨境人員與車輛能夠更自由地流動,深港兩地在科技創新、專業服務、現代物流等領域的協同效應必將顯著增強。對於每天往返兩地的70餘萬跨境學童、商務人士而言,5分鐘通關意味着更充裕的通勤時間、更低的交通成本,以及更具確定性的生活安排。

當然,制度創新需要配套措施的同步完善。內地部門的數據共享機制、跨境私隱保護標準、應急處理預案等細節,仍需通過實踐不斷優化,但方向已然明確。當更多類似新皇崗口岸的制度創新落地生根,粵港澳大灣區必將在人員、資本、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動中,迸發出更強勁的發展動能。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環保從業員總會主席)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天源 校對:梅肯 監製:張晶晶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