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乏力……當心“熱中風”來襲!-紫荊網

頭暈乏力……當心“熱中風”來襲!

日期:2025-07-11 來源: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大太陽底下,突然感到頭暈乏力、精神不振……小心!這可能不是普通中暑,而可能是“熱中風”的警報。

什麼是“熱中風”?它有什麼症狀?它和普通中暑有什麼區別?

“熱中風”究竟是怎麼回事

“中風”是卒中的俗稱,“熱中風”是指在高溫天氣(氣溫超過32攝氏度)下出現的卒中事件。研究表明,極端高溫天氣和極寒天氣都會增加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根據卒中引起的出血或缺血的異常狀態,一般可將其分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熱中風”中的大多數屬於缺血性卒中。

“熱中風”的發生機制包括血液濃縮、血管失控及血壓波動等。在炎熱天氣下,人體出汗增多,血管擴張明顯,若水分補充不及時,容易導致血容量不足,在血液濃縮的情況下,血小板易於聚集,這會增加血栓的形成風險。而高溫容易導致人心情煩躁、易怒,從而引發血壓波動,也可能誘發卒中。

另外,夏季頻繁進出空調房間或讓冷風直吹頭面部,會使血管迅速收縮或擴張。老年人的血管彈性較差,受冷刺激易引發血管痙攣。這些因素相互疊加,導致高溫天氣成為卒中發作的重要誘因。

不要將“熱中風”當作中暑

“熱中風”本質上是卒中的一種類型。它是在高溫環境下發生的腦血管意外,一般表現爲:

突發的局部神經功能缺損,如偏癱或偏身麻木(一側肢體明顯);

言語表達障礙,或理解困難、言語含糊;

口歪眼斜或流涎,步態不穩。

如出現上述一種或多種症狀,請迅速撥打急救電話或及時就醫。“時間就是大腦”,1分鐘的延誤就可能導致大腦中190萬個神經元細胞的死亡。

而中暑者最早出現的症狀是臉紅、眩暈,之後會表現爲高熱,出汗少甚至無汗,嚴重時可能昏迷,但無特定偏側症狀。

所以,區分“熱中風”和中暑的關鍵,在於觀察患者是否有局部神經功能受損的表現(如偏癱),以及體溫是否異常升高。在高溫天氣下,一旦出現頭暈、偏側肢體無力等症狀,切勿自行診斷為普通中暑,這可能會延誤治療時機。

這些人群需要提高警惕

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可能會引起腦血管狹窄,這些疾病可能是誘發卒中的先決條件。65歲以上人群的體溫調節中樞可能不靈敏,對體內缺水的反應能力降低,可能誘發卒中。

太陽直射下進行長期的戶外活動,可能帶來脫水風險。有些老年人怕吹風,在高溫天氣不使用風扇或空調,也可能面臨脫水風險。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血容量減少,血流減緩,為血栓形成創造條件,增加卒中的發生風險。

長時間過度依賴空調或空調溫度過低,導致室內外溫差過大,也會導致血管不規律收縮與擴張、血壓升高,進而增加卒中的發生風險。另外,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如有吸煙、過量飲酒、缺乏運動、飲食不健康等習慣者,發生“熱中風”的風險會大幅增加。

遇到“熱中風”該怎麼辦

當身體出現預警信號時,可以按照“FAST”口訣進行檢查。

對着鏡子笑,觀察面部(Face),看口角是否對稱;

雙側手臂(Arm)平舉10秒,檢查是否有單側下垂;

重複短句如“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聆聽發音(Speech)是否清晰;

如有任何一項異常,請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明確告知懷疑卒中、患者發病的具體時間,切勿等待觀察病情,延誤治療時機(Time)。

卒中發生後的4.5~6小時是救治的黃金期。靜脈溶栓及動脈取栓治療能夠最大程度減輕腦部損害,使致殘率降低40%。在等待救護車到來時,應注意使患者保持平靜,避免情緒激動,禁食、禁水,以防窒息。

如果遇到疑似“熱中風”患者,首先要觀察患者是否有意識(能夠回應),之後應用“FAST”口訣進行檢查,幫忙撥打急救電話並記錄患者的發病時間。在等待急救人員到來時,儘量不要移動患者,以免使其病情加重。如果患者嘔吐,應確保其頭部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被誤吸。不要擅自給患者餵食物、水或藥物。及時、高效的治療是改善患者預後,減少病死率、致殘率的關鍵。

來源: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江心雨 校對:梅肯 監製:張晶晶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