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電子競技”出現在高考志願表上
有人興奮:終於等到!
有人迷茫:這也能學四年?
也有人質疑——
“玩遊戲也能拿學位?”
近日
首都體育學院迎來
首屆電競專業本科畢業生
他們用行動告訴所有人——
電競專業,真的不只是“玩玩而已”
這裡不培養職業選手
而是為行業輸送更多
懂運營、懂管理、懂傳播的複合型人才
在他們的課表裡
你能看到這樣的組合拳——
·體育產業概論
·電競品牌市場化運營
·體育社會學、運動心理學
·主持與解說、遊戲編程基礎
·數據分析、經濟學原理……

深入了解電競專業就會發現
課程體系的涉及面非常廣泛
體育學、管理學、
經濟學、傳播學等基礎學科
與特色交叉拓展課程
幫助電競專業學生全面發展
首都體育學院
數字體育研究中心主任潘若恬表示
電競源於遊戲
但本質是競技體育與數字技術
深度融合
它要求從業者具備扎實的
體育理論基礎、數據分析能力
以及文化傳播素養

四年來的大學時光裡
電競專業的學生頻頻“實戰上場”
在各大電競比賽的現場
他們在實踐中充分熟悉
電競賽事的籌辦流程和運營模式
進一步加深對電競產業的理解
騰訊、京東、聯想等企業
也成為電競專業學生的實訓基地

有人嘗試設計遊戲產品
有人挑戰賽事主持
有人正在為電競俱樂部寫商業計劃書
……
很多電競專業學生在實踐中
找到了未來的努力方向
電競行業的規範化發展
同樣需要擁有專業知識的年輕力量
“打遊戲”也能學出“真本事”?
很多電競專業學生
在高考報考和本科就讀期間
經常被家長和朋友問及這一問題
首都體育學院
管理與傳播學院院長王慶偉認為
回答這一問題的核心在於
將遊戲和電競運動區分來看——
遊戲中的一小部分
經過改造、創新、體育化的演繹
具備體育屬性和對抗特徵
成為電競運動
經過近年來電競文化的普及
特別是電競成為亞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以及國際奧委會推出電競奧運會
人們對電競的了解程度不斷加深
也帶動了電競專業的熱度
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有越來越多高校開設電競專業
很多考生甚至在第一志願就選擇了電競
《2024年中國電子競技產業報告》顯示
2024年
中國電子競技用戶規模達4.9億人
中國電子競技產業
實際銷售收入275.68億元
全國多地加快布局電競產業
無論是北京智慧電競賽事中心正式開門迎客
還是海南、廣東等地
加強電競賽事與文旅資源聯動
都為電競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在業內人士看來
電競產業正處在關鍵突破期
有大量的人才缺口
電競專業強調知識結構複合性
從業者既要具備實踐經驗
又要擁有國際化視野
希望電競專業學生
能夠持續深耕各自領域
為進一步提升中國電競的國際影響力
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