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何以一往無前-紫荊網

中國經濟何以一往無前

日期:2025-07-14 來源:人民日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向學笙

近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披露了一組數據,我國經濟總量今年預計達到140萬億元左右。“十四五”期間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元,這五年取得的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歷史性成就,再次令國人振奮、讓世人驚嘆。

五年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這是什麼概念?從數字上看,相當於廣東、江蘇、山東,也就是排名前3經濟大省2024年的總量,超過長三角地區的總量,相當於“再造”一個長三角。

回顧這五年,每個人都深感不易,“復雜性”拉滿。風高——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浪急——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路遠——社會預期偏弱,發展信心不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不僅頂住了壓力、經住了考驗,還實現逆勢增長、乘勢而上,“中國經濟見頂論”“中國經濟崩潰論”不攻自破。環視世界,風景這邊獨好。

中國經濟何以一往無前?

在於穩健的底盤。

中國之大,大在規模,也大在發展韌性和戰略縱深。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120萬億、130萬億。巨輪航行,不會輕易被風雨阻滯,更不會被海浪打翻。我們有信心更有能力,保持自己的發展節奏,沿著既定航線穩步前行。

隨著經濟規模持續增大,每一個百分點增速帶來的增量也在水漲船高。數據顯示,2024年的經濟增量,相當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期全年經濟總量。這就意味著,前方的道路隻會愈來愈險、愈來愈難。看量、看質、看勢,才能正確把握中國經濟的實質。

在於正確的方向。

征途千裡,最忌走錯方向,南轅北轍。中國經濟之所以乘風破浪,關鍵就在於黨中央及時研判形勢,敢於打破常規,推出可感可及的政策舉措,謀劃牽引性強、撬動性強的工作抓手。

越是風高浪急,越彰顯領航掌舵者的堅定果敢、應變破局。提振內需,“兩新”政策加力擴圍﹔貿易受阻,出口轉內銷迅速轉型……特別是去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后,不到一個月時間裡,一攬子增量政策密集推出,覆蓋財政、貨幣、金融、消費、投資、就業、民生等各領域,有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任務。

在於強勁的動能。

動力好,才能提速快、跑得穩、走得遠。“十四五”期間,我國研發投入再創新高,新質生產力培育涌現,科技創新帶動產業不斷向中高端轉型升級,很多領域加快從量變到質變、從中低端到中高端、從追趕者到領跑者轉變。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正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填補“空白帶”,勇闖“無人區”,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能力。

“十四五”規劃即將收官,“十五五”接續啟航。中國經濟在抵達新的高度之后,也將開始新的進發。有信心,有辦法,有前景,中國經濟必將蹄疾而步穩、恢弘而壯麗。

來源:人民日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雨晨 校對:劉可熠 監製:姚潤澤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