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海外同心繡、線上線下共傳承。2025年7月3日,由潮州市海外聯誼會、饒平縣海外聯誼會聯合饒平縣工商聯、饒平縣青企聯以及饒平縣各駐外商會舉辦的“潮水往復四海同心”海內外潮人潮繡接力活動正式啟動線下活動,線上通道同步開啟。
潮繡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潮州千年歷史文化,是全球潮人辨識度較高的潮州文化符號。今年,第二十三屆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將首次回到天下潮人故里、世界潮人尋根地——潮州舉辦。在這一背景下,海內外潮人潮繡接力活動借助潮繡這一代際傳承的文化載體,通過線上線下聯動,以“接力傳承非遺技藝”的方式,推動海內外潮人共同完成一幅大型潮繡作品,展現潮人愛國奉獻、感恩奮進的精神,凝聚全球潮人文化認同,為國際潮團聯誼年會營造良好氛圍。
此次由海內外潮人共創的潮繡作品長度約6米、寬度約1.5米。作品借鑒《清明上河圖》的敘事手法,採用從左至右的時間遞進式結構,將紅頭船、三江出海、潮人下南洋打拼、廣濟橋、鎮海樓等一系列元素串聯起來,講述潮人從出海到歸潮的故事,突出展現敢闖敢試、勇於開拓的紅頭船精神,展現潮人彙聚合力,攜手在世界大舞臺創造輝煌的風采及其同心歸潮的桑梓情懷。
啟動現場,潮屬社團、商會代表興致勃勃地開展“首繡”。
“這次活動很有意義,展現了潮汕人海外創業、艱苦奮鬥的精神,也體現了海內外潮人的家國情懷。”繡框前,廣東省委原副書記、國際潮團總會永遠榮譽主席蔡東士執針繡出了紅頭船圖案的船頭部分。他深有感觸地說,過去我們的先輩坐著紅頭船出海,如今他們坐著高鐵、飛機回家,為的都是推動家鄉發展。活動主題“潮水往復四海同心”正是這一精神的體現。蔡東士還特意為作品題字。
國際潮團總會執行主席、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會長陳幼南及夫人陳張思敏也拿起針,認真地為紅頭船圖案添上幾針。“小時候經常看母親刺繡,有時也跟著她一起做。這次活動,喚起了我兒時的記憶。”陳幼南說,之所以選擇繡下紅頭船圖案,是因為紅頭船象徵著潮人先輩歷經風浪仍勇往直前、奔向世界的精神。如今,全世界各地都有潮人的身影。希望海內外潮人更加團結協作,為祖國和家鄉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國際潮團總會執行主席張乙坤則在作品上繡下了榕樹的圖案。“繡著潮繡,想起小時候穿的衣服,也是父母一針一針這樣做出來的,內心非常感動。”他表示,潮繡承載著海內外潮人的鄉愁,此次活動將讓更多海內外潮人了解、體驗家鄉文化,體會到來自家鄉的溫暖和美好。
國際潮團總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國際潮青聯合會會長李奕標同樣是第一次體驗潮繡。他選擇的是一個高樓大廈的圖案。在他看來,這代表著發展、變化和未來,是對家鄉的祝福。此次活動將把潮繡這一文化符號推向全世界,有助於進一步深化全球潮人情感認同。
國際潮團總會榮譽會長、北京潮商會會長陳才雄,在潮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精心指導下,手持繡針細心落於潮繡作品“紅頭船啟航”之上。他深情地感慨道,此次活動將凝聚海內外潮人的心志,攜手為家鄉的繁榮與發展貢獻力量。通過此次親手體驗潮繡,他深刻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與價值,並呼吁更多潮人關注和傳承這一寶貴的文化遺產。
日本潮州會副會長莊文德豎起大拇指為活動點讚說,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一針一線如同無形的紐帶,將全世界的潮人團結起來。
饒平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饒平縣海外聯誼會會長陳建娜表示,在潮州市海外聯誼會的支持下,此次活動從今年3月開始籌備,開展了線稿起草確定、線上H5搭建、線下展館佈置等工作。採取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的方式,就是為了讓更多海內外潮人參與進來,體現潮人同心合力的精神,助力國際潮團聯誼年會舉辦。活動將持續至11月上旬,接下來將廣泛發動潮屬社團、商會代表參與,線下依託饒平縣統戰文化共建基地——謝秀華潮繡文化館作為常設場館,線上則開展“為潮繡助力”活動,預計參與規模將達萬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