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歷史文化中尋找家國-紫荊網

何漢權:歷史文化中尋找家國

日期:2025-07-17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何漢權

筆者以香港長期從事教育的工作角度看,愛國主義教育旗旌能在一國兩制下堂堂正正高舉,還是在2020年《香港國安法》立法並實施以後的事。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同工,於中小學實施的課程改革,豐富師生在學習上的認知。

“主義”怎樣作為“愛國與教育”之間的有機聯繫,需要有規劃、有調研,凝聚共識,鑄牢最大的團結面,各級學校教育機構與社會團體,在一國兩制的重要前提下,以“香港情、中國心、世界觀”為永恆願景,彼此合作,發揮專業實幹的精神。

文化興盛方可強國

國家提出“道路、理論、制度及文化自信”,當中,文化自信是重要一環,內地與香港,血濃於水,先祖同根,文化同源,對歷史與文化上的中國,擴大面積的認知,由此產生的認同、共鳴,對愛國主義教育的推動,也必是紮根最深。由此路進,文化上的中國、多元民族組成的中國,以及具有傳承及法理基礎的中國,三合一的中華民族生命共同體,自會生成。

習近平主席在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參觀考察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愛國主義教育應有四大堅守

究竟愛國主義教育在一國兩制下推動的情況如何,從教育角度審視,應有三問,其一是有沒有,這點是肯定的,學校與社會不少團體都在積極推動;其二是夠不夠,其三是優不優.後兩者,從事教育專業的,需要彼此更團結,再自我提煉,聯繫更大更多的社會群眾。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每年都舉行的年度中國歷史人物選舉、專題研習、舞臺劇公演,7年堅持,參與中小學已達453間,投票人數超越12萬之眾,這是結合社會團體與學校教育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項目活動。

筆者近日提出,香港教育專業工作者站上三尺講台,應有四大堅守,就是以“學生為本,家國為念,教育專業發展為本務,建構民胞物與的新世界觀”,愛國主義教育也當如是。在歷史文化中尋找家國,愈尋找,根扎得愈深。

(作者係教育評議會會長、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五一假期開啟返程模式 全國鐵路、公路進入返程高峰
投資界春晚來襲!2025巴菲特股東大會五大焦點全梳理
陳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濱 推動無處不旅遊
外籍遊客、外語導遊、外國博主……多視角講述“China travel”獨特記憶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