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時代,為什麼孩子更需要閱讀?”新書發布暨沙龍於 2025 年 7 月 16 日(四)香港書展期間,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感謝各界支持,活動已經圓滿結束。
是次活動邀請到德萃幼小中發展總監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擔任嘉賓主持、香港大學中文教育研究中心前副總監謝錫金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黃岳永教授、精神科專科醫生廖廣申為分享嘉賓,與出席者分享在 AI 時代,為何閱讀更重要,賦予孩子更強的力量,自信地迎接未來。

活動開始時,先由朱子穎分享有趣的真人秀內容︰當兩名小四生分別使用 AI,以及一名英文 5**大學生、一名德萃英文科主任和一名大學英文系講師一起考 DSE英文作文,誰獲得最高分?結果是德萃英文科主任和一名使用 AI 的小四生獲得滿分。引人思考的是,DSE 評卷員能分辨答題者是人類還是 AI 嗎?如何區分?更深層的討論是,閱讀只是為了應付學習需要,爭取考試滿分嗎?

接下來是謝教授的分享︰觀看影片與閱讀文字在“閱讀”上的差異。謝錫金教授先從在港鐵車廂中,觀察乘客使用手機“閱讀”的手勢開始,引發大家思考,到底他們是在閱讀還是瀏覽?兩者有何分別?並且分享閱讀理解的過程和層次。

緊接是黃岳永教授分享自身經歷——在他就讀大學時,教授已告訴他和同學們,當他們畢業時,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都已經過時了。果然,黃教授畢業未幾,Yahoo、Google 等搜尋引擎陸續面世,世界來了個翻天覆地的轉變。要適應未來更急速的社會以至世界的變化,培養孩子終身閱讀的習慣、訓練批判思維、掌握應用科技的正確態度與能力,更是關鍵。

最後是廖廣申醫生的分享。他提醒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容易導致網絡成癮,而這亦是現代人患上焦慮、壓力、憂鬱等的其中一個成因。培養廣泛興趣,例如運動、閱讀等各種線下活動,有助孩子均衡發展,保持身心健康。

在最後的提問環節,朱校長邀請書中其他受訪嘉賓分享想法,包括黃毅娟會長、熊銘主席、譚嘉宜主席(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在場人士均收穫滿滿。
活動結束,周晟先生與書中受訪嘉賓,以及來賓一起大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