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教育平等,讓創作者在「零設備」下仍能學習電影製作,嶺南大學(嶺大)數碼藝術及創意產業系花兩年時間,成功研發全球首個由大學團隊開發的「電影製作模擬教育軟件」CineSim,讓使用者即使在沒有影棚及缺乏專業攝影器材的情況下,也能輕鬆在電腦上透過模擬環境學習電影製作。CineSim獲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約八十萬港元資助研發,目前已免費開放予全體嶺大師生使用,團隊期望把軟件進一步推廣至中學以至業界體驗,培育香港創意人才。CineSim已於上月在全球最大的數位遊戲發行平台之一Steam推出完整版,進軍國際市場。

領導CineSim軟件開發的嶺大數碼藝術及創意產業系高級講師簡肇韜先生(Tobby)表示,團隊在研發過程中需克服不同挑戰,包括邀請200位嶺大學生回饋使用感受,經歷反覆測試及優化。他表示:「CineSim是極少數由本地學術機構開發並成功商品化的創意教育科技產品。嶺大研究團隊針對不少學生有構思、有故事,但欠缺繪畫能力、設備和平台實踐的痛點,準確掌握初學者在學習電影創作時的實際需要,將電影製作中的複雜流程,包括燈光設計、攝影構圖、場景佈置等,轉化為學生和初學者也能輕鬆掌握的互動系統,提供一個易上手、具專業感的電影製作學習工具。」
CineSim透過虛幻引擎(Unreal Engine 5)開發,用家可透過15個預設3D逼真場景模板,包括香港懷舊冰室和公屋等逼真場景設計電影內容;亦設有燈光鏡頭設定,支援日夜環境切換,學習光線塑造與氣氛營造;用家亦可自由操控攝影機角度與景框,調整角色姿勢與動作,有助熟習拍攝構圖、場景搭建等影像創作技巧,並輸出影片進行展示或教學應用。另外,CineSim完整版更加入Fbx 3D 模型導入功能,用家可以先在AI 上自行建立3D模型,之後再導入CineSim,以在遊戲化環境中設計自己的電影場景。

Tobby補充,CineSim大大降低體驗和學習電影創作的門檻及成本,即使在資源有限的學校,學生也能平等地獲得接觸電影製作及實踐機會;對於獨立製作工作室及創作者而言,他們亦可先使用CineSim 進行模擬拍攝及鏡頭預演,只需運用基本的拖拉方法就可以把電影鏡頭以動畫形式呈現出來,節省過往花費在手繪故事版的繁複程序及時間,同時大幅節省人力及租用專業攝影設備的成本。他又強調:「CineSim結合教育與創意思維訓練功能,與視覺藝術科、電腦科等不同學科合作,促進跨學科教育,引導學生掌握電影語言與製作技巧,持續推動本地創科教育。」

為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的潛力,嶺大研究團隊積正極推廣CineSim的應用範圍,包括已開展與中學及大專院校的教學合作計劃,可按學校需要提供示範課堂及到校工作坊。團隊亦正積極探討與商業機構合作,包括提供業內培訓項目及技術支援,推動電影製作教育的普及。嶺大研究團隊在YouTube亦設有一系列教學影片,現正開發CineSim Virtual Reality(VR)版本,預計在2026年面世,希望透過沉浸式 VR 技術,使用家透過 VR 頭盔即可模擬各種現實世界場景,練習電影攝影及場景設計。

了解更多關於CineSim,請瀏覽:
免費版: 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3319530/CineSim_D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