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楊勇 連振海
新疆是我國陸地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擁有166.4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5,700多公里的邊境線,對於很多人來說,廣袤而神秘。盛夏7月,中國記協主辦的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高層參訪團抵達新疆,親身感受新疆各地經濟發展、文旅繁榮、媒體融合等領域的最新情況。在為期一周的參訪中,一個意氣風發、充滿活力、民族和睦、社會和諧的新疆向我們徐徐展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隨着共建“一帶一路”深入推進,新疆不再是邊遠地帶,而是一個核心區、一個樞紐地帶。


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橋頭堡
在喀喇崑崙的巍峨山川之間,中巴友誼公路猶如一條巨龍,在雪域高山中蜿蜒前行。當採訪團隊的車輛行駛在海拔三千多米帕米爾高原的時候,我們驚訝地發現,由於前方準備通關的車輛太多,高原公路上竟然形成了一公里多的長龍。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位於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巴經濟走廊交匯處,具有“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獨特地緣優勢。新疆“五大戰略定位”中,排在首位的是“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新疆緊緊抓住共建國家“一帶一路”等重大歷史機遇,“立足國家所需、新疆所能”,把新疆對外開放發展的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數字是最有力的說明:2022年至2024年,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連續突破2,000億、3,000億、4,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實現三年三級跳!2025年,新疆外貿更是啟動“加速度”:前5個月,新疆進出口總值2,276.7億元,同比增長22.9%。目前,新疆與222個國家和地區發生貿易往來,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值同比增長13.8%,佔比84.8%。新疆現有19個經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口岸。依託區位和資源優勢,新疆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朋友圈”越來越廣。
我國“最年輕”自由貿易試驗區
2023年11月,我國第22個自貿試驗區——中國(新疆)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這也是我國在西北沿邊地區首個自貿試驗區。烏魯木齊、喀什、霍爾果斯三大片區立足各自功能定位,在新疆結出累累碩果。


走進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喀什片區出口汽車產業園,長安、比亞迪等品牌汽車整齊停放在廣場上。這個園區已入駐多家汽車服務企業,初步形成汽車出口服務企業聚集效應,今後還計劃引入潤滑油、配件加工等企業,進一步延伸汽車產業鏈。而在喀什市自貿服務中心的中亞南亞商品展示區,則匯聚了來自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南亞國家的特色商品。展示區員工麥爾比亞.亞森說:“這裡的上百種產品,都是新疆和中亞五國的特產,比如吉爾吉斯斯坦的蜂蜜,哈薩克斯坦的駝奶粉、巧克力、咖啡等。”截止今年6月底,喀什片區共有4,086家企業入駐,成立僅一年半的時間就已增加1,886家企業。
喀什片區的發展得到了深圳對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揮部(深圳援疆)的大力支持。深圳援疆會同喀什招商部門赴國內外洽談對接商協會、企業350餘家,推動落地項目38個。為進一步完善新疆營商環境,深圳國際仲裁院設立喀什分院,輻射中亞、西亞、南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了當地的一張“新名片”。下階段,深圳援疆還會協助喀什有關部門推動制度創新,吸引深圳、香港等地法律人才服務喀什。
喀什片區的快速發展只是一個縮影。2024年,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進出口額達1,899.75億元,貢獻了全疆43.66%的進出口額。截至2025年5月,試驗區新設立企業1.5萬餘家,企業總數達4萬餘家。
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新疆國際大巴扎是烏魯木齊市著名地標性景點之一,有3,000餘家商鋪,是集特色建築、民俗風情、風味美食、乾鮮瓜果、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歌舞為一體的景區。當我們走進新疆國際大巴扎,步行街上已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從天南海北匯聚於此的遊客舉起手機、相機,在“我在新疆大巴扎很想你”“我在新疆大巴扎等你”等路牌前合影留念。特色美食街匯集50多種美食飲品,各自散發着獨有的香味,吸引着遊客從四面八方前來品嚐。
帕米爾高原的喀拉庫勒湖在新疆阿克陶縣布倫口鄉,湖水深邃幽黯,湖面靜謐深沉,吸引不少遊客。過去,老百姓唯一的收入就是放牧,養氂牛、養羊、養駱駝。現在,當地農民開發騎馬、騎駱駝等旅遊項目,每次收費30元至80元不等,每天有幾百元收入。在白沙湖景區,在當地黨支部的帶領下組建白氂牛騎行合作社,有白氂牛143頭,帶動143人就業,每人年淨收入5萬元左右。

這兩年,憑藉獨特魅力,喀什古城強勢“破圈”,一躍成為新疆文旅的“現象級IP”。2025年1-6月喀什古城景區接待遊客超過1,300萬人次,同比增長84.19%。過去,這裡是喀什市最大的棚戶區,不僅髒亂差,而且有不少危房。2009年,喀什古城區危舊房改造綜合治理全面啟動,既解決了古城建築抗震安全問題,又完整保護了古城生土建築風貌。喀什的老城改造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並在2015年被評為全疆第一個歷史人文5A級景區。許多居民藉此契機,將自家房屋打造成特色民宿、手工藝品店、餐館等。色拉麥提.古麗是土生土長的喀什人,她抓住機會打造出“古麗的家”特色民宿。現在,她已經開了第三家分店,假期每天都要接待遊客幾百人,日收入超萬元。
石河子市的特色則是參觀紅色遺址、感受紅色文化。盛夏時節,驅車駛入石河子市,蔥郁林帶如綠色長城般伸向遠方。70多年前的戈壁荒漠,如今已化作阡陌縱橫的萬頃良田。這是駐守新疆的幾代兵團人,用槍桿守衛邊疆、用鎬頭改造山河創造的生態奇蹟。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廣場上,不時有遊客在王震將軍雕像前駐足留影,館內參觀者絡繹不絕。一張張照片、一個個場景、一件件實物,講述着那段屯墾戍邊激情燃燒的歲月,令參觀者為之動容。軍墾第一連則完整保留着當年軍墾戰士勞作與生活的痕跡。在這裡,遊客可以換上軍墾軍裝,紮上皮帶、挎上書包,親身體驗“當兵”的儀式感,感受那份沉甸甸的歷史責任與使命。

如今,新疆文旅產業正逐漸成為新興戰略性支柱產業,成為新疆“十大產業集群”之一。2025年,新疆旅遊業繼續高歌猛進:1-6月份累計接待遊客13,277.73萬人次,同比增長11.15%。
智慧農業推動產業升級
在新疆天業蘑菇湖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5,000多畝棉田不見一處水渠。正當我們好奇灌溉的水從哪來的時候,新疆天業節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剛揭開了這個秘密。原來,這得益於天業集團自主研發生產的大口徑輸水管和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這些輸水管淺埋於地表,實現了以管代渠,不僅降低了投入成本,還有效防止了水資源的滲漏和蒸發,節水率達10%以上。在基地裡,一架棉花打頂機器人在農業技術人員的操作下,緩緩進入指定區域進行實驗打頂作業。只見機器人在棉田中靈活穿梭,快速、準確地工作,不到一會兒,就完成了打頂任務。据了解,這款機器人適用於大田棉花摘頂,可以模擬人工打頂動作,實現高精度、高效率作業。同時,該基地通過智慧農業大數據管理平台,為基地作物全生命周期提供精準的數據監測和種植決策指導。在這裡,通過科技賦能,萬畝農田實現一人管理已不是新鮮事。

蟠桃也被譽為“桃中之王,人間鮮果”。2001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一四三團被命名為“中國蟠桃之鄉”。近年來,當地職工群眾不斷提升果品質量,拓寬銷售渠道,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這裡已成為全國最大蟠桃種植基地之一。石河子蟠桃還開啟“打飛的”模式,藉助石河子花園機場,早上採摘,晚上運到目的地,第二天就銷售一空,即使距離幾千公里,消費者也能吃上新鮮的蟠桃。蟠桃成了當地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一架裝載着胡楊、紅柳等耐乾旱、耐鹽鹼樹種的大型無人機,從塔克拉瑪干沙漠上空飛過。一粒粒包含樹種和營養土壤的合成“樹種球”從空中落入土中。這是位於新疆石河子市天域航通石河子生產基地的鴻雁無人機在新疆阿拉爾市對當地5萬畝沙漠進行飛播植樹的場景。該款無人機還能在集中連片的農田進行高效作業,一次可裝藥1,000公斤,在高4米超低空長航時穩定飛行,將藥劑均勻地灑落在農作物上。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暑期節假日,新疆自治區博物館幾乎每天都有1.3萬名遊客前來參觀。頂級國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漢代蜀地織錦護臂,是大家重點觀看的文物之一。它是東漢皇帝賜給西域精絕國國王的國禮,也是迄今為止在新疆境內發現年代最早的帶有“中國”字樣的文物。這件我國首批64件禁止出國(境)展覽的國家一級文物見證了我國治理和統轄西域、開發建設西域的歷史,它也是我國民族交融史最有力的實物之一。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流傳於新疆的各種木卡姆的總稱,是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於2005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由於體系龐大、曲牌綿長,依靠師徒相傳、口傳心授,難以記誦,該藝術在20世紀40年代一度瀕臨失傳。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國家關心支持下,民族音樂學家萬桐書擔起了主持十二木卡姆搶救性保護工作的重任,成績顯著。在新疆藝術劇院,我們了解到,為加大保護傳承力度,新疆相繼成立自治區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藝術團,推出一批又一批高質量的作品,讓木卡姆藝術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命力。
在廣東省對口援疆的幫扶下,喀什地區疏附縣“中國新疆民族樂器村”建起一座民族樂器博物館,展陳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塔吉克族、漢族等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百餘件樂器。這裡還有村裡手藝人制作的“鎮村之寶”——全長3.39米的熱瓦甫、4.7米的都塔爾、4.95米的薩塔爾和巨型手鼓。現在,“樂器村”手工生產的樂器達27類、50餘種,維吾爾族傳統樂器不僅得以傳承,還煥發出新的光彩。
深圳原創舞劇《詠春》火爆全國,常常一票難求。去年11月29、30日,《詠春》在新疆烏魯木齊大劇院演出3場。作為深圳2024年度援疆省市舞台藝術精品交流展演活動,此行《詠春》首次以完整版之姿亮相新疆,生動展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動人魅力,吸引並感動了眾多新疆觀眾,以藝術浸潤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連接民族情誼的橋樑。
艾提尕爾清真寺是新疆規模最大的清真寺。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新修建的水沖式廁所和淨身房、文化書屋,還有空調、儲物櫃、飲水機、便民藥箱、鞋套機和消防設施等。伊瑪目買買提.居買介紹說:“這個宗教活動場所,很多方面的設施都是國家免費給我們投資,進行修繕和保護的。”在禮拜殿內,買買提.居買向我們重點介紹了一幅神秘的掛毯,它的圖案設計非常有創意:地毯正中心有一朵大石榴花,周邊圍繞着56朵小石榴花,所有花枝緊緊連接,表示中國56個民族手拉手,緊密相連。每3朵石榴花為一簇,寓意着三個“離不開”,即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相互離不開。地毯上下左右共有6個盛開的石榴圖案,不僅以數字六代表吉祥如意的美好願景,亦正表示各民族兄弟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