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專稿】中國為全球核安全貢獻成功範例-紫荊網

【紫荊專稿】中國為全球核安全貢獻成功範例

日期:2025-07-29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本刊記者 馮琳

一個國家的核安全水平,不僅關乎公眾生命健康,而且對維護全球和平穩定具有重要意義。6月29日至7月1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應中方邀請來華開展全範圍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綜合評估。歷經此前一年的全面準備與本次兩周的現場考察,國際原子能機構評估組充分肯定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水平和成效,認定可在國際社會推廣的多項良好實踐和良好業績,高度讚揚中國為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貢獻的智慧力量。

截至2025年的6月底,中國在運、在建和核準待建的核電機組共112台,位居全球第一。圖為中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圖:新華社)

中國選擇開展全範圍評估

據生態環境部通報,截至2025年的6月底,中國在運、在建和核準待建的核電機組共112台,位居全球第一;另外還有民用研究堆22座,民用核燃料循環設施21座。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李治國表示,中國的運行核設施保持着良好的安全紀錄,在建核設施建造質量總體受控,全國17萬枚在用的放射源和33萬台射線裝置安全受控,全國的輻射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

李治國坦言,當前全球核事業正在步入一個新質發展階段,中國的核安全監管既面臨着氣候變化影響、供應鏈可靠性等全球的共性問題,也面臨着核電規模大、首堆新堆多、同址群堆多等個性挑戰。保障上百台機組近百年安全運行,確保核電建設規模化高峰期建造質量,成為正在面臨的重要課題。在此背景下,中國的核安全監管機構秉持開放、透明、積極進取的態度,主動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開展全範圍的核安全監管綜合評估,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曾先後於1994年、2004年、2010年、2016年,邀請機構對本國核安全情況進行評估或者跟蹤評估。2023年3月,在《核安全公約》締約方第八次和第九次聯合審議會議上,對中國、俄羅斯、美國等締約方的國家報告審議結論中,都建議開展新一輪全範圍綜合評估。2024年三季度,中國向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交了關於開展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綜合評估的正式申請,雙方商定於2025年6月29日至7月11日開展正式評估。

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綜合評估(IRRS)是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其成員國在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領域組織的一項重要審評服務活動。IRRS的覆蓋範圍包括政府管理和核安全監管各個層面,所提供的是一組菜單式的評估內容,一共包括22個方面,成員國可根據自己需要選擇其中的一部分申請開展有限範圍評估,可排除某類設施或照射情形。而中國本次選擇的是全部評估項目,即針對所有設施和活動、各種照射情形的全範圍評估。

針對此次評估,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會同有關方面,首先需依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安全標準,對本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開展自評估工作。2024年7月至2025年4月,中方完成了自評估報告定稿與綜合評估前所需的46份預先參考材料的全文翻譯工作,並正式提交給國際原子能機構。2025年6月29日至7月1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評估組赴華開展對中國的綜合評估任務。

中國三項核安全監管實踐可供國際借鑒

本次ISSR評估組,由來自法國、俄羅斯等17個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的20位高級監管代表、4位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和1名觀察員組成。其中,由英國核監管辦公室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監督員馬克.福伊(Mark Foy)擔任組長。在華兩周時間內,ISSR評估組對中國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進行了全面、深入、客觀的評估,覆蓋政府與監管機構職能、許可/檢查/執法等監管活動、法規標準制定、應急準備與響應、放射源、研究堆、核電廠、燃料循環設施、放射性廢物管理設施、放射性物質運輸、退役管理、職業照射、醫療照射、公眾照射、核安全與核安保銜接等全領域。

7月11日,ISSR評估組根據與中方各模塊對口人員的訪談與現場考察結果,識別希望(Recommendation)、建議(Suggestion)、良好實踐(Good Practice)等評估觀察項,完成了對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整體情況的全面評估,並向中方提交了一份高質量的初步評估報告。該報告充分肯定了中國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的水平,高度評價中國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取得的良好實踐,同時也提出了後續持續改進的建議和希望。

“我們知道中國第一次接受國際同行評估是在1994年,自此之後就有更多的國際同行來到中國進行評估,所以我們對於中國有一個總體印象,那就是中國在持續改進核與輻射安全的法律和監管體系。”馬克.福伊表示,通過此次總體觀察,ISSR評估組非常認可中國當前廣泛且快速的核電發展規模,同時在中國核安全監管體系中發現了三項極具創新性的獨特的良好實踐,可供國際同行學習借鑒。

馬克.福伊具體介紹,第一項良好實踐是中國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會組織核工業產業鏈各方高層代表定期就國內外核安全發展情況開展交流,確保全行業同頻共振、一致推動核安全水平持續提升;第二項良好實踐是中國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積極開發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核監管效率、安全性及創新性;第三項良好實踐是中國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利用大數據和實時監測技術開發多個集成數據平台,通過提升安全信息分析能力強化監管,支持監管部門及相關單位做出及時、有效決策。

此外,馬克.福伊指出,中國在核安全監管和法律體系中仍有可持續改進的內容,ISSR評估組也對此提出了多項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和希望。比如,評估組認為中方應採取分級分類方式,進一步對所有應履行退役要求的核設施制定適當的退役資金準備規定,並在法律框架中對此作出說明。又比如,中方需要進一步考慮完善核安全和核安保的接口管理。評估組還認為,中方需要進一步跟蹤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最新安全標準,根據自身需要完善核與輻射應急方面的法律法規,同時中方也需要在核設施的監督檢查計劃中形成更加細緻化的流程,以確保在整個過程中監管實踐的一致性。

總體而言,評估組充分肯定了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成績,高度讚賞中國政府對標實施國際原子能機構安全標準,認為“中國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是堅實、有力、可靠的監管機構,在確保核與輻射安全、建立有效完善的核安全監管體系以及培育健康的核安全文化方面持續取得顯著進展”。

中國已成為國際原子能機構重要支持方

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幹事卡琳.埃爾維烏(Karine Herviou)參與了本次評估工作,這也是她在擔任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幹事後首次訪問中國。

卡琳.埃爾維烏對中國在核安全國際合作和全球治理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她指出,中國現在已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持方,中國對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很多項目都是保持着積極參與的狀態,中國實踐也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反饋。

卡琳.埃爾維烏介紹,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職責是推進原子能的和平利用,確保核安全和核安保,同時保證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她表示,國際原子能機構設計IRRS項目並為此提供支持,不僅希望能夠幫助成員國加強核安全監管、不斷提升全球的核安全水平,亦同時希望能夠助力自身持續改進安全標準的編制。

IRRS項目自2006年開展以來已有20年的歷史。“這一次進行的評估,是中國進行的第二輪IRRS活動,這是非常值得稱讚的。”卡琳.埃爾維烏說,“中國長期以來致力於發展自身核監管體系並提升全球核安全水平,中國可以為在此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感到驕傲。”

卡琳.埃爾維烏稱,通過本次評估,她看到了中國在新建核電方面取得的巨大發展成果,包括一些創新型核電技術,比如中國正在建設全球第一台陸上小型模塊化反應堆。她認為,中國在該領域已處於領先地位,有許多經驗值得分享,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國際社會都能從本次對中國的評估中有所收穫。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5年8月號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博揚 校對:劉雨桐 監製:張晶晶
2025年暑期檔電影票房刷新單日破億最快紀錄
澳門舉行多項慶祝活動迎十五運會倒計時100天
天文台發出黑雨警告
“錨”定Web3.0未來峰會記者會在港舉辦 搶抓數字經濟新機遇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