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鳴
上任不到8個月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被稱為是“福氣局長”。與羅淑佩長期共過事的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有一次與筆者見面時談及她,稱贊羅淑佩以往無論是在運輸署當署長、還是在房屋署任署長,都是一員“福將”、“干將”,能征善戰,屢創佳績。
要說“福氣局長”的“福氣”,啟德體育園啟用、中央一系列惠港政策落地、體育文藝盛事的拉動效益逐步顯現等,都是“福氣”。但若把所有的成就都歸結於“福氣”,也並不客觀。
今年上半年,香港旅遊業取得亮眼佳績,共錄得約2400萬訪港旅客人次,按年增加12%,成績驕人。這既得益於近年來的文旅設施改善和政策調整,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也說明羅淑佩帶領團隊精准施策,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時下,2025年施政報告咨詢正在緊鑼密鼓進行,行政長官李家超於26日在社交媒體平台發文指出,香港旅遊業如何進一步發展,歡迎大家多多獻計。前天(27日),李家超率21位政府主要官員出席2025年施政報告首場地區咨詢會,與約120位市民面對面、膝對膝交流,亦多次提及盛事經濟及旅遊發展。李家超坦言,特區政府會加強系統性統籌,盡量開拓所有機遇,“把經濟的餅做大”。
2019年的“修例風波”及之後的三年疫情,令香港旅遊一度跌落谷底。近年來,李家超帶領特區政府多方施策,漸有起色,否極泰來,呈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形。如何令“柳暗花明”變為“繁花似錦”?在此關鍵時刻,需要群策群力,把“餅”做大,使香港的旅遊業駿業肇興、蒸蒸日上。
利好條件具備,還須用好用足
上週五晚上的啟德體育園主館,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綠茵場上,球星精彩競技;觀眾席上,吶喊聲、歡呼聲響徹雲霄.......意甲勁旅AC米蘭隊與上季的英超盟主利物浦隊激烈交鋒,最終AC米蘭隊以4:2戰勝利物浦隊。——這是“香港足球盛會2025”的首場比賽,另外兩大英超動旅阿森納、熱刺也將於兩天後在港競技,再加上沙特超級盃8月19日至23日首度移師香港舉行,4支沙特阿拉伯足球聯賽頂級球隊於香港大球場爭冠,足球豪門的盛事燃爆全城!
AC米蘭對利物浦的“雙紅”大戰在啟德體育園主場館舉辦,上週五晚上的比賽入場人數為49704人,刷新了主場館入場紀錄。有媒體記者隨機採訪16人,其中13人來自中國內地,3人來自國外。“窺一斑而知全豹”,頂級賽事的號召力再次彰顯!
過往,香港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和大型演唱會受制於缺少大型場館,啟德體育園於今年3月1日啟用以來,徹底改變了這一格局。佔地28公頃的啟德體育園被譽為“超級城市客廳”,擁有可容納約5萬名觀眾的主場館、1萬個座席的室內體育館和5000個座席的室外公眾運動場。文體基礎設施大大提升,文旅融合發展的舞台更廣闊。
除了“硬件”升級,香港旅遊發展的“軟件”也越來越好。
首先,政府部門職能調整帶來利好。羅淑佩不久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過去,文化體育在民政局,旅遊在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現在都歸到文化體育旅遊局,有利於推動文化、體育、旅遊的融合,促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其次,“免簽”政策帶來利好。現在,中國內地對世界上免簽的國家和地區近50個,有百余個國家和地區普通護照持有人赴中國香港短期停留可免簽證;同時,外國公民經香港、澳門組團入境粵港澳大灣區9市及汕頭市,可享受144小時免簽政策。“兩個免簽”,可匯聚開發旅遊市場的巨大合力,相關城市聯手,以“一程多站”的模式,可以吸引更多外國遊客來華旅遊。
如果說羅淑佩是“運氣好”,那就是她正好趕上了以上“三大利好”,用好用足這些利好條件,將會充分釋放香港旅遊的潛能。
打造文旅品牌,形成新的“磁場”
今年上半年約2400萬訪港旅客中,內地旅客有約1780萬人次,按年增長1成,非內地旅客584萬人次,增長17%。
兩個板塊均有增長,這啟示我們,應站在內地遊客和非內地遊客的角度,回答一個問題“到香港體驗什麼?”
對於內地遊客來說,當“到香港購物”不再熱門,我們需要塑造“新磁場”。在筆者看來,有兩個主題對內地遊客頗具吸引力。
其一,到香港看演唱會。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有超過285場大型演唱會在香港舉行,估算觀眾超過390萬名,當中超過140萬人是旅客,估計為香港帶來34億元的消費,經濟增加值約19億元。啟德體育園啟用後舉辦了15場大型演唱會,超過50%的觀眾來自內地和海外,顯示出大型演唱會的強大吸引力。粵港澳大灣區擁有8000萬人,且經濟發達,消費能力強大,其中,文化消費會大幅增加,隨著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形成,大灣區居民到香港看演唱會更加便捷。同時,香港的地理位置在亞洲居中,高端演唱會對亞洲主要城市也有吸引力。“到香港看演唱會”這張“牌”值得好好打一打。
其二,到香港尋找“影視印記”。最近,《九龍城寨之旅》電影場景展(光影之旅)吸引了眾多遊客,絕大部分人正是《九龍城寨之圍城》的熱心觀眾,其中來自內地的遊客佔了很大份額。香港影視曾在內地火爆二三十年,維港、太平山、旺角、中環、銅鑼灣、油麻地警署,內地民眾對港片中反復出現的這些地名耳熟能詳,尋找影視劇中的場景,也是重溫一代人的記憶,能勾起內地遊客的濃厚興趣。
對於外國遊客來說,哪些方面可以形成吸引力呢?有三個主題值得關注。
其一,到香港觀“國際七欖賽”。香港國際七人橄欖球賽於今年3月28日至30日在啟德體育園舉行,吸引逾11萬中外球迷觀賽。香港“國際七欖賽”匯聚全球頂尖欖球勁旅,狂熱的球迷來自世界各地,如今已經聲名鵲起,應將其打造成“香港品牌”。
其二,到香港賞“賽馬”。香港賽馬在全球久負盛名,無論是設備設施,還是馬的質素,以及賽馬場的多樣性,香港的條件都是世界頂級的。應該因勢利導,把香港打造成全球數一數二的賽馬基地,引爆“賽馬旅遊”。
其三,過境香港看大熊貓。大熊貓性情溫和,憨態可掬,深得世界各國人們的喜愛。中國是唯一擁有大熊貓的國家,香港現在擁有6只大熊貓,是除中國內地之外擁有大熊貓最多的地方。香港機場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在香港中轉的各國旅客絡繹不絕,利用香港轉機的時間去看看大熊貓,這也是不錯的選擇。香港應把“過境香港看大熊貓”旅遊品牌打出來,讓香港的大熊貓在全球聲名遠揚、名聞遐邇。
既要“鍛長板”,又要“補短板”
受期待的2025香港動漫電玩節今日收官。本屆規模直接翻倍,新增“香港世界同人祭”強勢入局,王牌活動連環炸場,從早嗨到晚根本停不下來!這些天,動漫電玩節的人氣爆棚,高峰期一度要排隊4小時才能入場,有不少動漫迷為還原角色,在高溫下戴著厚重的假髮,有的甚至穿上冬裝。許多人入場後消費大大超過預算,有來自深圳的動漫迷稱“買到拿不動還要買!”——香港港動漫電玩節已成為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
下半年,香港還有一個吸客的亮點:第15屆全運會將於11月在粵港澳大灣區三地舉行,香港主辦8個項目。啟德體育園首辦大賽,維港上演“三項鐵人賽”、公路單車馬拉松將跨境比賽......想一想,都令人興奮不已!
以上大型活動充分利用香港的優勢,屬於“鍛長板”的範疇。從長遠來看,推進文旅融合,香港既要“鍛長板”,又要“補短板”。
依筆者之見,“鍛長板”應重點在以下兩處著力:
其一,聚焦“中西合璧”的優勢,尋找引爆點。在海外遊客的心目中,亞洲旅遊的首選地區是韓國、日本、泰國;近年來,這些國家天災頻仍,安全局勢不如人意,這恰恰是香港吸引遊客的機會。對於內地遊客來說,到香港可以感受到國際化氛圍,對於海外遊客來說,到香港可以看到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香港應在“中西文化融合”這個大主題下尋找引爆點。
其二,聚焦“都市繁華與自然生態共存”的優勢,吸引觀光客。美麗的山景海景,世界許多地方都有,並不稀奇。但只用幾十分鐘車程,就可從“滾滾紅塵”切換到“自然山水”,這樣的獨特資源並不多見。白天在寫字樓里開會,傍晚去行山,或到海島去釣魚、游泳、潛水、吃海鮮等,這對於整日在鋼筋水泥叢林里穿梭的人們來說,具有多麼大的吸引力啊!香港應該把這個資源利用好。
至於“補短板”,筆者認為重點是“數字賦能”。與內地相比,香港的旅遊、零售、交通運輸、酒店、餐飲等行業,在網上預約、在線支付、推送優惠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應盡快推進“數字賦能”,提升遊客體驗。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鼓勵香港特區政府和業界積極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夏主任今年2月在調研大灣區時,還提出“化學反應”的概念,支持各合作平台積極創新。
“香港無處不旅遊”立足於香港國際化大都市的優勢和特徵,“化學反應”的概念同樣適用於文旅融合。夏主任所言,令人看到香港文旅發展的空間廣闊,只要我們用心用力,不僅可以“否極泰來又一村”,還將展現“村村相連”、“萬戶興旺”的盛景。
羅淑佩是“福將”,但她的“福氣”並不是與生俱來、天賦異稟,而是靠自己、靠團隊、靠業界、甚至靠整個社會一同努力修來的。上下齊心,各方協同;潛心修煉,必成正果!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本文原刊於《信報》,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