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曉輝
香港特區政府發表的《香港營商環境報告》以詳實數據與事實,系統展現了這座城市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獨特優勢與發展活力。報告顯示,香港正以制度保障為基礎,構建起更具競爭力的自由開放型營商生態,為全球投資者創造確定性機遇。
制度優勢是香港營商環境的根本保障。中央政府始終堅定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為香港發展錨定方向。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好制度,是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好制度,是實現不同社會制度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好制度,必須長期堅持。這一制度安排既保持香港獨特地位,又賦予其背靠祖國的戰略支撐。普通法制度、司法獨立及基本法保障的法治體系。香港在2024年世界正義工程法治指數中位列全球第23位,廉政範疇更居全球第十,在在顯示正是這種制度穩定性消解了國際社會近年的一些疑慮,為商業活動提供了可靠預期。
自由開放是香港經濟的核心特徵。作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香港延續“零關稅”自由港政策,維持簡單低稅制,不設遺產稅、資本增值稅等稅種,並為戰略產業提供稅務優惠。今年截至七月中的數據顯示,港股市場全年集資額接近1,300億港元,同比激增約6倍;截至去年底資產管理規模突破35萬億港元,年增長13%。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將香港排名提升至全球第三,加拿大菲沙研究所更連續五年評定香港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這些數據印證着香港在規則開放、貿易自由方面的國際競爭力。
聯通內外是香港獨特的戰略價值。作為全球唯一融合中國優勢與國際優勢的城市,香港既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跳板,也是國際資本“引進來”的橋樑。CEPA協議深化了大灣區產業協同,2023至今年上半年,投資推廣署協助超1300家企業落戶,帶來1600億港元直接投資。香港美國商會調查顯示,75%受訪企業視香港為亞洲最具競爭力商業樞紐,83%企業對法治環境有信心。這種雙向樞紐功能,在“一帶一路”倡議中進一步放大,特區政府團隊積極走訪全球,拓展國際合作網絡。
創新轉型是香港發展的新動能。特區政府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系統規劃未來五到十年的科技戰略。2024年“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五年位居全球第二,香港初創企業數量十年間從1000家增至4700家,誕生十餘家獨角獸企業。在金融科技、綠色金融、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香港正構建完整生態鏈,與大灣區製造業形成協同效應。人才引進計劃成效顯著,截至今年6月,近50萬宗申請中已有33萬宗獲批,22萬人實際到港,為創新發展注入智力支撐。
事實與數據充分證明,香港營商環境在“一國兩制”制度保障下,既保持傳統優勢,又孕育新生動能。這座東方之珠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更穩定的預期、更創新的生態,續寫全球商業樞紐的傳奇篇章。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環保從業員總會主席,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